科學理性 不容棄絕

/郭中一 東吳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十月十七日時論廣場中,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兩位研究人員發表〈地震危機與宗教思索〉一 文,藉地 震事件宣揚所謂的「宗教靈性」,對地震預測 所代表的科學理性大加撻伐。

 誠然,宗教情懷,可以敉平生者的哀痛,可 以令人有勇氣面對不可知的未來。科學自有其 適用的範圍,也有其尚未觸及的範圍,於此不 必多言。然而,類此我們也早知有所謂「安慰 劑」的效用,並非完全不可知解的。

 在難以預測、難以控制的天災中,人不免要 悲鳴「昊天罔極」,地震於歷代史籍中也每每 歸於「災異」項下。人心浮蕩中,自然也難免 於種種流言,或更且因為感於人生無常,而對 原本辛苦建立的一切事物都要產生懷疑,災變 之後選擇自盡逃避生活者亦所在多有。而災變 前的「神言」預測之所以「準確」,其根源在 於「頻率」。預言災異的濫言何日無之,如果 我們細加審查,得中者百不及一,然而一旦或 中,則引為神諭,其不中者,則棄如未見。似 此,論者的基本研究訓練何存?某些研究人員 之以科學訓練為謀食而非謀道之據,昭然可見 ,也是國內教育切宜深思處。

 地震前後生物的反常舉止,歷代都有記載。 地震前的地 層擠壓,常引致地底發出聲波或光波,波長未 必在人類可知聞的範圍內,而某些生物卻可感 知,本無足為奇。就如召喚犬隻的口哨,人類 無法聽聞,犬隻卻能隨召而至,並非是有什麼 「靈性」的差異。這或許是在論者的知識範圍 之外,但是卻是淺易的科學常識,據以為攻擊 科學理性的論據,實屬荒唐。地震研究未曾大 幅引用,顯然是變因控制不易、資料累積過少 ,並不是什麼特別的原因。

 與地球上各種生物相比,人類的出現極晚, 脫離原始蒙昧不久,近代科學的萌芽發展也只 不過兩、三百年,理智根基尚淺,自然得以索 解之事有限。然而解決之道絕對不是返回草昧 ,而是勇猛向前。地球活動的特徵時間至少在 萬年之譜,地震研究之難於蒐集資料、驗證理 論,只能說是勢所當然。我幾次質疑主張「絕 聖棄智」、對科學理性猛烈攻擊的朋友,願不 願意回到幾十萬年前人類初知用火的時代,接 受平均壽命只有二十餘歲的條件?自己的親人 生產時,願不願回到數十年前大量產婦因產褥 熱死亡的年代?回應都是一陣默然。

 活在科學理性的庇蔭下,而倡言棄絕科學理 性,無寧是知識分子不負責任的風涼話。

(摘自《中國時報》1999.10.19)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