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功夫的空柔動作是在身體進入什麼狀況下才可能體現出來?
棄感入悟
鍾老師:氣功及功夫修練,在動作上能否做到空柔,這和你的觀察是否全面、所學是否內化有很大的關聯。就觀察來說,要看對手的運作模式、速度、心態,這是屬於物性層次、看得見的部分;還有感性、看不見的,如對手是比較強的,你若害怕,動作就會受影響,做起來不順暢,反之,當你能越過感性層次,情緒不受影響,直接進到覺性層次,讓自己進入一種無所為而為的狀態,動作上就有辦法展現出空和柔,這部分就看你的學習究竟內化了多少,內化得越多,就越能為你所用。
應之無形
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孫子兵法講「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當對手猛攻過來,必定有個勢或形,這時無需和他正面對衝,只要繞到側邊切入,不用費多大力氣。他的勢再猛、力再大都沒用,那只是將自己的動作更曝露於外,讓人看得更清楚、更好應付。其道理和口袋戰術一樣,大軍直衝過來,只要心不亂,埋好伏兵讓敵兵進來,當對方看不到有何動靜心中起疑,再趁勢出擊,敵兵就亂了。道理不難懂,但能不能做得到,除了觀察,也要有足夠的氣魄和膽識,以及自我提升的決心,要求自己不再用強的力,而改用柔的力。
己我難除
同學看我示範空柔動作不怎麼費力就可以控制住對手,大家都想嘗試,但做了之後發現不容易,一方面是練習得不夠,另一方面是骨子裡並不相信空柔動作真的有用,以為「知道」,其實是一知半解或半信半疑。因此當對手攻過來,你的本能反應依舊是用力去抗,對方越猛,你用的力越大,這時空柔完全被晾在一旁,以為自己做的是空柔,殊不知用的力比平時還要大。聽說空柔有用,想要嘗試,但做不出來或做得不順暢,是因為空柔動作還沒有內化到身體裡,如果內化了,就會在必要時以本能反應的形態展現出來。王陽明說「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聽人說、看人做,那只是初步的知,不是真的知,腦子裡還有許多舊知所形成的執著,必須經過無數次的行,舊知才會被新知所取代。每行過一次,既修正動作也調整觀念和態度,就會知得更真切一些,最後成為我們的真知,那已非當初知而未行「見山是山」的知,而是身經百戰「見山又是山」的知。
難臻到處
別人示範再多的空柔動作或解釋那動作要怎麼做,對我們來說幫助有限,不是人家說得不夠清楚、示範得不夠徹底,而是知必須透過行逐漸內化到身體裡才能成為真正的知,方能為我們所用,那需要行之又行,不是一朝一日可以練就。不行、不練、不做,不會發現問題在哪,每個人的身心狀況、個性有別,同樣的動作,有人做來簡單,有人做來困難,行了之後自己的真正問題才會浮現,再邊行邊調整。不去行,不下功夫練習,或想要知道更多再行,那都很難進步。王陽明說:「走得一段方認得一段,走到歧路處,有疑便問,問了又走,方漸能到欲到之處。」今天不論這個更高層的功夫,許多練氣功基本功的初學者,學了幾年覺得身體好多便不再勤勞到道場練功,只在家中大概練練;懶者很快就練不起來,因為家中氣場及道場不厚實,也缺陽與穩定的能量;而勤快、意志力強又執著者會越練越有一己心得,唯最終必以走火入魔,或好一些是練到關卡過不去停下為結果,更有甚者便遇災劫而無法返還,這也是《蜀山劍俠傳》著者還珠樓主修遍三家所見,故成就蜀山共修場之意。而王陽明所講的行不是獨行,而是從行,共緣之行方為修,化劫渡難要遇善緣,否則所行所入均為意之所幻,緣影之境!故必將共修內化,而王之「欲到之處」即內化到身體裡,成為我們的本能反應,這時知行合一沒有時間差,看到對手猛攻過來,不用想、不用搬出腦子裡預設的各種方法、絕招,就可以做出空柔動作來以柔克剛。
形神俱足
看得見的形或勢容易應付,猛、剛、用力、強勢都容易被人看見,只能嚇唬功夫水平低的人,全副武裝衣冠整整的兵有模有樣未必就是強兵,真能打仗的兵,打到後來衣衫不整照樣能繼續,看他衣衫襤褸,他可是強中之強。東漢耿恭的兵,仗打了九個月沒後援,衣服早就破爛不堪,可他的兵能以一擋百。不論敵人衣冠整齊或衣衫襤褸,我們能否看到他骨子裡究竟有什麼東西才是關鍵。電影《風雲》裡,劍聖是一個老頭子,看起來不像高手,沒穿披風,沒露臂膀,可當他突然以氣出神,出現在對手面前,對手就暈了。動作柔化,心也會跟著柔化,就能越過感性層次不受自身五蘊五毒的情緒控制,人會變得比較不緊張、不害怕、不急躁,也不會被激怒,這時對手的動作好像變慢了,其實是你把原本被情緒所佔用的那些時間釋放出來,有餘暇觀察對手的動作變化,也就能進入覺性層次,視對方外表的剛猛於無形,做任何動作皆能順手拈來。當然,這得做足基本準備,如孫子兵法講的天、地、道、將、兵法等方面都要去做。
空柔穿越
用力不難,空柔才難,越是空柔,越要下足功夫。在練氣上,從初級、中級到高級,在功夫鍛鍊上,要有一定的體能,動作熟練到隨手可以做出來,才會成為真正的力量,也才能化百煉鋼為繞指柔。基本功夫沒下足,做不出空柔動作,就只能硬碰硬,比誰有力氣、誰強、誰快,那就看不到境界了,沒有境界的功夫,生命水平很難提昇。能否參透氣功、功夫的道理,端看對自己的要求有多少。我們可以說這個方法不好,這個做法不行,那個人很討厭,這個道理我不懂,這個動作我做不來,許多負面的話都可以講,但改善不了現狀。若真有心想要走過這條路「苦我心志」、「勞我筋骨」的路,不管路上有多少絆腳石,氣足能量夠,走著走著也就走過了,本來不行也變得有點行,不太進步也有點進步了,氣功、功夫學習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內化而成的。
越練越遠
大家練那麼久的功夫,也許覺得自己進步有限,老是打不贏某人。可你有沒有想過,人家下的功夫可能比你多很多,贏不了是因為對方也拼命在練習,你不知道而已。有時打贏他,未必就是你進步,有可能是他最近練得少而退步了。進步不是看輸或贏,而是看下了多少功夫、領悟透不透、自省夠不夠。不練當然不成,但也不是練了就成,盲目地練和自省地練都是練,可學習水平有高下之別,效果大不相同。學習水平越高,成果的穩定性就越高,不會有時做得出來,有時做不出來。盲目地練屬於低水平學習,動作練熟了,可一上場看到對手來勢洶洶就做不出來,因為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執著罫礙沒有去掉,心還是不穩,情緒依舊起伏。自省地練屬於高水平學習,一旦學會了,不會因為對手今天很猛就做不出來。功夫動作是心性的展現,調動作就是調心性,把每一回的練習都當作一次自省的機會,若能從不成熟的動作中察覺自己的問題,進而改之,就能加快速度學成。
真修實練
孫子講國與國交戰,各種準備都要做足,功夫也一樣,基本鍛鍊、修練一點都不能少,隨時要用才用得出來。要用得出來,要真修實練,從不作反省自責的就是假修,從不問道不請教是妄修,以為自己修成了也是妄修,因為真修是有成就有功力的人與你共修才是修;而真練是在功夫上不怕苦,不怕痛,不捨不棄,敢渡地獄火宅,才敢為浴火鳳凰的!人的一生中,不論在校學習、在職場工作,或與朋友家人相處,難免會遇到一些奇怪狀況,不能因為有狀況就氣餒或開罵,鬧情緒沒用,問題不會因為你生氣而消失,生氣只會讓問題擴大。兵法、功夫都是要面對各種狀況去處理,處理得了,人生走起來更加快意輕巧,而且步子可以越邁越開,眼界也會越來越寬遠。
(2018.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