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中國文化是一種行的文化,請問行背後的動能為何?
知不能行
鍾老師:現代人重「知」,以為知了便能行,古人重「行」,認為行了才能知。現代人花費許多時間在求知上,平時腦用得多,身體動得少,想法不斷,念頭不止,想不明白時,寧願繼續想也不起而行。頂多指尖「行」,滑手機,轉傳社群上的健康資訊、心靈雞湯、保健方法,知道許多,卻力行甚少。等到狀況來了,遇到搶匪、生意失敗、家庭變故、病魔纏身、感情問題、突發狀況,甚或意外等,才發現過去所學那麼多知識,手機上能搜尋和收集到多如繁星的資訊,竟沒一個管用,沒能平穩情緒,沒能帶來力量,沒能減輕疼痛,沒能解決問題,也不能解開一己之執,或種種倒懸之苦。
行而見知
古人的知是從行得來,歷史記載大禹治水便是一例;大禹治水成功,不是因為他先知道有個方法,再去治水,而是從治水過程中,逐漸找到方法,再修正做法,最後完成治水。大禹還因此發展出一種人稱「禹步」的功夫,走法像舞蹈,是一種獨特的超心理運轉,藉由特殊的行來產生能量,可以幫人治病或消災解難。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如神農嘗百草,伏羲觀天象,他們都是用行的方法去找出理路,建構想法,從邊行、邊想、邊做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調整想法,改變做法,因而創造出一種腳踏實地的文化。
行遍天下
鄧小平在推中國現代化的經濟發展過程曾說,史無前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當時西方國家一片不看好,而今以「國家資本」之姿,中國已成實際全球經濟總量發展及影響第一。回顧孔子帶領學生從治國得力,去三公,引領魯公「夾谷會盟」技壓強齊,到被逐離魯周遊列國,並沒有如西方先建立理論體系,再發展儒家理論和理想,只是以行旅中碰到種種人事物等問題,以對話方式,問難也好,棒喝也罷,點出孔子或弟子們學思之際心靈激盪而起,沈潛久矣復現,於災難人間見到溫馨,正直不阿,執而不著,既而捨生取義,忽又忍辱負重,方正投身無間煉獄,卻又見賢思齊與不賢思不齊,既嚮往老莊逍遙,又能與眾生小子踏青蝶舞,所謂夫子步亦步,小子趨亦趨,唯有行中見智,難中生慧!
心開如蓮
中國的宗教也強調行,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釋迦牟尼佛的心法由達摩帶入中國後,逐漸演變為中國的禪宗。禪法與原本的佛法有一些差距,佛法偏重理性的經典研究,僧侶們透過問難方式,做理論上的切磋。禪宗較少論知、論理,不是用問難,而是用破題、參頭語方式來啟發人,即知即行,丟一個問題給你就停了,能不能有所覺,端看習者接下來如何行。石頭入水,修習水平淺的,漣漪一開,很快就結束了,水面無絲毫痕跡。修習水平深的,這石頭一丟,表面一樣起漣漪,但醍醐灌頂,心頭晃動,心底旋渦起,生命如蓮花自動開展,而這背後的動能,以佛家用語是佛性,道家是道性,儒家則是本性,是與生俱有的。
畫花當蓮
西方重理,從希臘起都強調破而後立,推翻而後重建,只有永遠不斷的推翻否定和重建才有更大的系統和文化體系出現,可這種喻理於人,人由法控的斷續方式卻做成人與周遭地方、國家、地球,甚至宇宙的對立,也就是你從我便是一家,若不從則為萬惡不赦的魔鬼敵人,務必除之而後快,緣此西方基督教文明便與中東回教文明千年相殺,至死不休!中國以修齊治平,內部整合,以得天命者為王,霸者亦知曉利用仁義,漢武帝強大後,曾令李廣、衛青、霍去病治匈奴,北匈奴大敗遠遁西方,武帝曾立「犯我漢者,雖遠必誅」,但是漢朝基本國策還是「和而不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歷朝的鐵律。中國五千年就是一個內求,內鬥,內爭,內榮,內入外出,出為再入,而非外擴,因而文化厚度就比西方強。唐雖強,不以滅吐蕃為要,反和親以文成公主,因而做成「中華民族」更大於漢的融和力,不似西方強力燒殺擄掠滅人種族殖民其上的惡相。「和而不同」的漢民族漸而進化成「中華民族」,這整個過程漫漫數千年,若文化本質沒有「坤厚載物」「德合無疆」的要義,中華民族是和不起來也合不到一同,而坤道實是行之道,萬古長夜,唯有能走下去之力,和得起來的氣,融得在一體的情,不排斥,不蔑視,能容能和,民族心光便會照亮中華大地。
蓮花化身
人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為功夫高手,但要把源頭活水的開關打開,只有行才打得開,用想是轉不動的,越想,龍頭鎖得越緊。行了之後,生命自有出口,哪怕萬山不許一溪奔,堂堂溪水還是能出前村。水流則清,鬱閉不流則不清,身體不動,雜念叢生,一潭清水終將成為死水。丟個石頭進潭,潭心開始震盪,那是太極的道理。丟進石頭是陽,原有潭水是陰,陰陽相接,就產生太極現象;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萬相自然生成,不勞我們費心。光想不動,消耗身體能量極大,想著「對手若強攻,我就轉身閃開,他若不動,我就來個假動作,他若……,我就……」沒一會兒就覺得好累!或是準備一趟旅行,要辦簽證,要買機票,要趁百貨公司周年慶買鞋和禦寒衣物,還要交代同事工作、幫孩子準備申請學校的資料……,好麻煩,乾脆不去了!右思右想,多思多想,能量便不知不覺地消耗,阻力越來越大,就更動不了身。越不動身體,想法越負面,開車會不會出車禍,搭機哪家航空安全,老是覺得身體不對勁,該不會是得了什麼絕症,注意力就越往負面事情集中,也會引來相同的頻率,沒病都想出病來。古人務農,手停口停,面對自然,既便有問題也只能面對,就不若現代人想而不行,因為古人在想時,是為生命存在而努力,所有解決辦法都是摸索出來的,現代人走到那,甚至坐著也都在想,人體的運作模式便從行中學習,過渡到從想中見招,而資訊如宇宙般浩瀚,又能在何處見到安心之所在?
無蓮無身
人的心靈能量極其強大,只是多數人都不懂得發掘和運用。越想,心靈能量漸而枯竭,生命力反而越為壓抑,身體自無力跨出第一步,這時除了靠超強決心,義無反顧,縱身一躍,以練功修補身心之不足,不然就等待機緣,等人給你當頭棒喝,或身體出了大狀況,不得不勤勞地練功,那代價可是不小。跨出第一步,靠的是機緣,第二步就容易多了;一腳踏出,另一腳自動會跟上再往前,只要不去想究竟要出左腳還右腳,就能一步步邁開,身體帶動心靈,能量自動昇起,視角變了,眼界開打,旋渦轉了,堵塞除了,水流順暢,潭底漸清,這時就會明白何以「所有相非相」、「所有相皆空」。
無相之和
佛家講所有相皆空,皆空其實就是儒家所講「致中和」的時候。心不動,真如本在那,心動了,真如就不見了,看到的只是法相。就跟杯子擺在桌上,不去看它,不覺它存在,看到,就覺它存在,以物自身來講,你看不看它,它都存在,但就物相來講,我們不僅看到它存在,還「知道」它以什麼模樣存在,那和我們的主動認知有關。有人覺得這杯子好看,有人覺得這杯子難看,好看的杯子、難看的杯子,都是經過我們認知後所產生的相,對杯子而言,它只是杯子,好看、難看都是因人而起,因此說,都是我們的幻相。
還虛之台
當你不看,杯子便不存在你的心中,看了記掛便有罫礙,完全不看,行動中卻可能成障,要如何是好?方法並不難,聽過、學過功夫的人都知道有少林和武當兩大派,少林問道見禪法,武當修真辨陰陽,禪法是從入世中見出世,以出世心行入世事,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之心觀照且接受,因而透過出世法相所見一切為凝心起照,凡塵種種不過人生必經的因緣,好壞善惡都要一力承擔,且如見法喜般去面對處理;此時一橫一豎的功夫,在握拳為有掌開為放的收放開合轉化中,每一點滴的收都在等待抹去塵埃而蓄勢,緣動意起所發都是煉氣化神後展現的大法相,如蓮華海會,塵埃不抹轉輪化生自氣移,神識合道見陰陽,塵埃剎時變清靜,塵埃在心永不清,九轉神功落塵埃,還虛心中不見塵!
影動失真
當我們看到杯子就只是杯子,拳頭就只是拳頭,看到的是「真如」,就不會受「法相」所影響。對方要出拳,我們看他身材壯碩,心就動了,加上來勢兇猛,心更不知掛在那兒了,「他的拳一定很重!」當我們不受眼前這「身材壯碩」及「來勢兇猛」的外相所影響,也就是「見所有相非相」,那時我們的身心就是在一個「致中和」的狀態。拳頭原本就只是拳頭,可當我們心動了之後,拳頭會變成可怕的拳頭、好猛的拳頭、怪異的拳頭、欲致人於死地的拳頭,添加一堆自己的想像成為幻相,害怕、恐懼、擔心、忿怒種種情緒跟著起,那就不是在一個致中和狀態。
蓮華海會
肉眼所見是外相、幻相,心眼所見是內相、真如;外面如果有任何運轉與你內在察覺到的真如對上時,就會產生強力接引,這一接引,你就知道對手要做什麼,不用思考,捻花微笑,順手一轉,就能把對方的力全部化掉。功夫對峙時,雙方不動,那是喜怒哀樂未發之時,兩人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中和狀態。有人動了,不管誰先發動,有辦法見「所有相非相」的一方就能控制整個局勢,發而皆中節,達到真正的中和。中國的學問、中國的功夫都是走這種行的模式,可是,現在我們傾向西方的文化模式,不停地思考、計畫、算計,做了許多動作、許多事,卻是多餘的。中國功夫透過儒道兩家一陰一陽的行中見思的法門,融和佛門深思細想從心中見悟的法門合為行悟之法。
化神之力
功夫修鍊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還虛入道四個層次,在第一個煉精化氣階段,習者的動作往往拋不開五行牽絆,這是自然的,因為身體的物質性支配著我們的想法和動作。初學者對練,動作上會有一些生剋現象,明明你的功夫水平比對方高,卻打得很不順暢,因為你的屬性是木,對手的屬性是金,金剋木,除非你的水平比對方高許多才會打得順暢。初學者由於身體受物性支配,肢體動作、發力方式自然會偏向力學的槓桿原理運轉,就像目前的西洋格鬥打法,一拳一拳的打,打再快、再強,也打不出中國功夫的一以貫之、成其大、無所不含、無所不包的坤道境界,那是一種「直方大,凝霜堅冰至,坤厚載物,德合無疆的」精神。有這種精神境界,以行的方式,包括內在的反省和身體內部的運行,所有動作都會被你吸納。
還虛見缺
內在的反省不是用想的,而是要隨時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看看自己還有什麼缺點,尤其在遇有挫折的時候,出拳不順,被人打到,怎麼打都贏不了,或與人不和、心情不佳、情緒不穩時,先別往外挑別人的毛病,因為自身的問題難得「現身」,得把握機會調整,若再把這寶貴時間拿來細數別人的不是,豈不可惜?懂得時時自省、調整,久而久之,我們的心性自然會向上修正。
無意入道
身體內部的運行,則是利用功夫對練過程,經由氣和力的結合,產生陰陽運轉與整合,如《蜀山劍》中的天劍和地劍、青劍和紫劍的相合過程,合得了就能拿到那把寶劍。當我們把寶劍拿在手上,即是跳脫原來的物性限制,手中有劍,心中無劍,也就是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初學者自然達不到這水平,那是要到比較高水平,過了煉精化氣階段能用氣來運轉時,才能進到拳無拳,意無意的境界。此時,一切能量由內在自發而運行,並不是靠腦部又思又想來推動運轉。
停想思運
靠腦部或思或想來推動運轉,動作有一定的格局限制,力量再大,速度再快,動作都是一個做完接下一個,明顯斷開,不能連續。當我們把腦部的思想運轉關掉,讓心靈的動能打開,整個身心靈就統合一貫,一以貫之,出來的動作便運化於無形,在這種狀況下,對事情的態度和看法,就會有極大的超脫和提昇,面對世間所有難題都能迎刃而解。可問題是,絕大部分人都心中有想法,卻沒有解法,沒有解開自己去明白想法的能力,就會一直困在裡面,跳不出三界外,始終在五行中。怎麼跳?要有足夠的能量,能量不足就跳不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動作,不同個性有不同的表現,要讓那表現更有效的運轉,最重要是內在的觀照和自省,這要從行去做,功夫水平、生命境界才能不斷地提昇。進入科技的時代,當AlphagoⅡ完勝AlphagoⅠ時,人就要自覺不在物性層次中糾纏,因為AI的「思考」能力是人永遠比不上的,但是人能無想就能役己與役物,而不會役於物,懂覺醒與自省,人才能役物,否則再算都比不過電腦。人以知識為工具與機器鬥是永遠贏不了的,只有用智慧神識和心胸才能安身立命,繼而役物!
無想無敵
陸劇《少林問道》裡,聞道、楊秀、劍雄、蓁蓁幾個年青人常常是義憤填膺,充滿想法,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卻沒有一件事做得順暢。敗火師父就不同,他什麼事都不怨,什麼人都不得罪,年青人覺得他太溫了,可最後卻是這位身段最柔軟的人,讓所有力量都整合起來。聞道曾問敗火師父,明德那麼壞,為什麼要救他?那時的聞道剛入少林,目的是要利用十八銅人為他報父仇,他就像現代社會的功利主義者,沒經煉精化氣修練,只看到眼前的壞人、壞事怎麼這麼多;而敗火師父看到的則是還虛入道的境界,他看芸芸眾生,好也罷,壞也罷,都是眾生。這也就是說,人的一舉一動,若是心存善念,也許不得法,可至少業力不會出現。心裡若有許多嗔恨,那麼隨便一個運轉,開口說一句話,業力都會現前,就把自己綁死了。功夫境界講仁者無敵,心中沒有敵人,這也是行背後的最大動能。
將奈公何
西方最近三百年把死了兩次的民主制度,透過法國的盧梭、伏爾泰、雨果、孟德斯鳩等思想家推出,剛好路易十六又有仁心想百姓多參政,跟蘇格拉底一般,在推出民主想法後,百姓眾生卻把責任政治變民粹,法皇便受斷頭之災!今天西方民主國之所以存在過兩百年,都因剝削了全世界老百姓的生命、資源、勞力而成就的,當西方無力支撐殖民地,殖民地紛紛獨立,世界生態便開始翻轉,尤其當地球是平的,資本剝奪計畫失效,中國掘起,便見到原來中國五千年蟄伏的潛力;沒用西方民主,也不用俄國的列寧,走的國家資本主義其實是原來中國宋明為本的士大夫集體責任制,所有方式都是試著摸著參考各方,慢慢融和成為一體,其中一切計畫和方案都是從不斷的嘗試,走著踟躕的「禹步」,唱著「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墜河而死,將奈公何!」拿捏歷史進程,文化變遷,皇朝更迭,公司創業,人生成長,面對困境,事業人生,愛情友情,親情人情,理想現實等,便自絕處逢生。
眾善難行
其實一如陸劇《少林問道》,一切因緣應從無愛無恨,無苦無樂,無喜無悲,無善無惡來看待,敗火入少林立下「眾善奉行」之誓,即「惡」如明德亦想方設法救治,且多年不變,當眾充滿理想與愛心的楊秀、聞道等青年們,看了卻認為錯,青年們一心想除惡,可敗火只認為他們心中有恨。國際政治如人生,合是因為有利而非愛,分是因為無利而非不愛,可是老百姓無法與高層政客一般老練有謀,當政黨派系用情為武器來切割,百姓便沒有足夠能力分辨而擁護之,譬如香港「陳之鋒」才16歲就推動香港佔中港獨動亂,並立「民主思潮」組織。以一16歲青年,即有天份,也不懂世間種種,不能以智和仁來運作和化解,只能以情和情之理煽動眾生,其結果也必有限,因為一開始就沒有較大普世且客觀的理性和諒心來了解,只入情觸,心感以緒動為驅,如天蛾撲火,害人害己而不知!
禹步之行
大禹治水是在犧牲了「父親」的性命,歸結了上一代失敗的經驗,以「禹步」神入,摸著石頭過河,鑿穿龍門峽,引江河之勢分導緩流,在近五千年前沒科學工具,沒飛機臨空觀察,究竟大禹是如何「看」到,又如何達成治水的?「禹步」是一種氣功導引法,能使人進入精神合一,心靈虛靜以觀天之竅、地之妙,意識中便慢慢升起可行之法,與伏羲畫八卦定乾坤立天地,與倉頡做字,龍登玄雲,神棲崑崙,鬼夜哭,天雨粟是一樣的悟的心靈以行的文化來展現創造重生的精神。
行入之善
西方文化都奠基於先思考繪畫藍圖再執行,在理工法商範疇易得效率與成果,可在政治社會管治卻不一定可行。因為所有思想計畫都是假設,在實行中都難以落實,民主理想發軔於希臘,卻終結於蘇格拉底之後,羅馬引援過民主共治方式,卻在凱撒之後復終結,改推神聖羅馬帝皇聖奧古斯丁,法國在打進巴士底監牢,只發現犯人不多,而暴民興起,帝國便覆亡,可法國也花了一百多年才讓民主得到穩定的政局。民主其實與共產都是西方假設思想的產品,都也是先構想再定案,以為可行,實則問題重重,果若不然,歐洲國家都有參和社會主義方式來判定國策,北歐諸國多為社會主義民主國,德國實則是社會主義民主共治,之所以改變是因為民主由「人民作主」的問題如佛家說老百姓都是無明眾生一般,要百姓不跟情緒走是很難的。今天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理查﹒塞勒主張經濟學以行為模式而非假設來平衡理論經濟的缺失,同樣在政治上,民主政治已病入膏肓,情緒已戰勝理性,盲從代替了容忍,鬥爭取代較勁,是因為民主從一開始就不是用行的結構來行入。
隨行之省
中國文化與禪宗都是行入的文化,理入是從行入充份得法和體悟後才建立起來的禪理,此理因從生命行腳中所證而悟,是踏實而穩定的運轉,知是行後引證而成的真實經驗,不同於西方的知是構想論證的理論,強行運作不過是逆天而行,不作反省修改是不知己之缺,再隨意指點別人政體缺失是無明之知而已,在修行中以觀想及思索投影、導引、運作之法都入於理想之作,根本不厚卻易引來干擾力場而不知,如修「仙宗」、「密乘」等高層法門極易走火入魔,一般人出錯只害部份人,政治以理想推論,若無厚實行腳功夫相隨,一旦有事,小則改朝換代,大則戰禍連連,國破家亡,而今有國常以製造戰爭動亂為保障一己霸權和私利,卻有許多「知識份子」認為中國大陸才是世界動亂問題之專制政權,則善惡好壞之價值究從何角度方見其實?如無敗火之「眾善奉行」行腳天下的浩然正氣,止於至善的圓融功夫,便不能體會在電影《金剛王》中的老僧人在入滅之前曾說,對大奸大惡者,因為害太大,發金剛之怒,兼以菩薩低眉,除惡務盡,亦不失為大慈大悲!中國掘起是經兩百年動亂後,踏落無數悲憫的生靈和低首的苦難無言蒼生,從歷史文化和先人的血脈中站起。修練氣功、功夫,和道法,同樣要從行入,從根本一招一式,一步一腳印,從立而動,從蓄而待發,從聞知修,從功夫的實相淬煉拿捏箇中奧妙,從功夫運行見進退應對,知能發能收,收發自如,入乎其內,而出乎其外,內外無爭,上下不分,善同惡運,無善無惡,為止於至善!(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