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長輩對晚輩,大國對小國,以「愛之深,責之切」的方式相處對嗎?
付出之能
鍾老師:控制慾、佔有慾過度的人,容易拿「愛之深,責之切」給自己的強勢行為一個好的說詞。一般人由於權力不夠大,沒能像皇帝擁有一切,不能如國際企業集團可以為所欲為,當慾望不能滿足時,只能用想法來影響周邊的人,因為周邊之外沒人理你,因此,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因愛而受責。愛你、呵護你、對你好,結果竟是時如針刺、時如刀割、時如機關槍掃射,教人難受怎能說是愛,懂得付出關懷才是愛。
為己之心
古代的社會氛圍裡,父母幾乎擁有對子女的絕對控制權力,現代社會比較難。即便古代,父母未必就能「如願」,孩子跑了,你也找不回。責罵少有不動氣的,說得再有理,內容全都給情緒蓋過,聽的人嫌半句多,罵的人漸失理智,最後搞到不歡而散壞了關係。強勢的人總愛拿自己認為的對錯要別人遵從,理由是我比你清楚、這一切都是為你好,卻忽略裡面還混雜了自己的慾望,怕面子掛不住,怕擁有的比人少,怕失去所有,在意的其實是「我」。即便這個愛是真的,也可能因情緒失控而弄真成假,自身的問題不及時調整,一旦習慣於指責別人,就很難再看到自己的問題。
笑傲江湖
球賽打假球,拳賽打假拳,有時是外圍的賭博集團搞的,有時是內部的人員在操弄。我們說打假球、打假拳很可惡,從某個角度來講是這樣,但當我們事事都帶著易怒的心,非要分個對錯、真假、好壞,還要別人完全遵從,執著在某個想法上,視野只會縮得更小,生命擴展不開,看事情就越不清楚。人生事項的運轉常是真假同體、對錯難分,生活上許多事物我們很難講它絕對的對或錯。小孩功課不好,未必將來就沒出息,他想唸文哲,硬要他讀醫科,正如《野鴿子的黃昏》作者王尚義,所學非所好,身心受折磨,最後抑鬱患癌而死,父母也沒好過。
時空相異
愛之深,責之切,結果人走了,究竟誰對?很難講。可是如果有權柄的人有更大的心胸、心量去看待時,就不會有悲劇發生。生命重要的是繼續存在,而不是在於做對或做錯了什麼,對錯都是人在某個時空底下的道德意識所創造出來的某種價值觀,那不是萬古都標準,它隨時空而變化。非要他人如何不可,最後毀了別人也鎖死自己。比如古代三妻四妾,現在應該一夫一妻,而回教國家還是可多妻,「文明社會」說男主外,女主內,男是一家之主,可瀘沽湖的摩梭族卻是女人當家,道德價值有時候並不放諸四海而皆準。
止戈之美
自由搏擊擂台賽,拳擊、泰拳、柔道、太極拳、八卦掌,什麼都可以用,就看誰的功夫真的好,而不是我用柔道,你就得依我用柔道;不用柔道擒摔,一樣能用拳腳贏便是真功夫。生命境界要打開,不是看舞台上那些人的對和錯,而是懂得看到所有人的表現都有其長處。功夫修煉目的在止戈,怨對手打得太猛、下手太重、該停還不停,不如練到讓他出不了手。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也是這樣,父母和子女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團體之間,政府之間,有狀況就設法化解,方法很多,不必非爭個你死我活。擂台上雙方打到快出人命,你替他們著急,但他們其實是套好招,由於盤纏用盡,以此賣膏藥或招收學員,而不是真要把人打死。或如美國明明沒錢沒力在南海與中共為敵,卻當真似的各層次官員謾罵,外帶記者去拍島礁工程,讓人以為中美真要大戰,其實是要觀眾(越南、菲律賓、日本)出錢出力出人命。
化而容之
究竟是要打倒人、逼死人?還是用另一種方法去控制狀況,保持自身的平衡?我們無法阻止別人怎麼看、怎麼想,可是我們有辦法將狀況化、轉、解、停,問題未必解決,狀況卻能化掉,人生就是這樣,所以佛家講人生皆苦,因為隨時面臨種種狀況,時時有人以「愛之深,責之切」來關照你。明白人生的道理,就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也就是孔子講的如何行仁義禮智。功夫是踐行仁義禮智最精彩的東西,功夫使人心量大、膽氣足、情緒不容易起動、面對狀況扛得起、放得下、知所進退,就很容易把狀況化解。
由己安住
孔子是魯國最強的功臣,最後被出賣了,他還是周遊列國講自身所體會的道,告訴在擂台內外的人,不要整天對著人指指點點,重要的是怎麼找到自己的平衡。孔門講「知止而後能定」,從定、靜、安、慮、得過程中明白仁之重要,仁是一切,有仁才能產生義。仁義的力量從哪裡來?從練功夫來,有浩天正氣,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就能以更廣闊的心態對待生命,有更正面的看法,再大的災難也只是一個狀況而已,走過了,災難平息,大地重生,如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小執無業
電影《大隻老》裡,了因和尚神通再強也改變不了自己和別人的「因」,因為人的質沒辦法變,人沒有自覺能力去轉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執著和想法,那些執著和想法使轉變的可能性降低,空間縮小,所以大隻老拼了命還是沒有辦法,報仇心起了就踏入輪迴,進入業障裡面去,追殺了半天的賊原來是自己。
無我返仁
人生中的各種狀況,「我」是最大的因,無我就無因,所以佛家直接講把自我拿掉,回歸自性,就能體會天地的道理。儒家講,如何讓自己的生命能夠天人合一,能天人合一就進入仁的境界,透過六經六藝的淬煉,產生極強大的義的能量,也就是義無反顧,沛然莫之能禦,慢慢就懂得天地的規律,找得到進退應對的道,懂得進退應對的道,所有問題就都能化解。
進退應對
路走不通就退,左邊不行就往右,右邊不行就往後繞個圈,總有能走的路,那個叫作「禮」。道家為什麼講逍遙?因為人都不逍遙,禪宗講自在,因為我們都不自在;滿身的石頭、一堆的業障,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明白這個道理,很多問題就都可以化解。無法改變別人,只能調整自己,退一步,放下一點,保持自己的平衡,這時心就真的自在,能面對狀況而不受影響,又能擱下石頭減輕自己的重量。
蝶夢莊周
前些日子,《美麗境界》的主人翁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許(John Nash)與妻子前往挪威領獎後返國,在離開機場搭乘計程返家途中發生車禍,雙雙身亡。人生如同納許從有入無、以正入邪、無中生有、邪中返正,如同莊周夢蝶、蝶夢莊周;究竟用力深而責為愛,還是真有力去愛而懂得不以責為愛?我們有何能耐要人依我?既折磨自己又折騰人,哪來美麗境界! (201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