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說兵法存乎一心,這存乎一心需要多少準備及因緣聚合?

人心惟危

鍾老師:人間世許多事情成和不成都是存乎一心,不只打仗用兵存乎一心,功夫對打也存乎一心,練氣修道都存乎一心。甚而日常生活大小事件,如工作、家庭、人事、人情、感情、前途等等,莫不存乎一心。存乎一心說來簡單,做起來卻是極難。《尚書•大禹謨》講:「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人心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卻也是最難掌控的,前一秒開心極了,下一秒暴跳如雷;原本心平氣和,忽然間聽到一句話,一心立刻變成多心;一身武功在緊要關頭竟用不出來,心慌不能與身合一,身心分離,徒有好功夫!平日口中對所有事情都能針貶論斷,充滿自信,而一旦事發突然,卻兩腳一蹬,雙手抓頭不知所措,也大有人在!

直指人心

 「存乎一心」關鍵在「一」字,它也是「惟精惟一」的「一」,有平穩舒展、定靜不亂、純粹不雜、凝歛不散、渾然聚合等多種涵義。學任何東西,倘若心不能一、不能定,學再多都沒用。好比學佛、修禪,讀那麼多經書,心裡還是混亂不已,隨時起心動念,讀了等於沒讀。佛教經籍眾多,不管是天台宗、華嚴宗或淨土宗都有許多經書,即便禪宗最少,但光是一本《金剛經》要讀通它都很困難。學禪要先讀經,讀了經還修禪定,從初禪、二禪、三禪,到四禪,四個境界都要能完成才有辦法看清楚人的境界、禪的境界,以及兩者間怎麼整合,若沒有直指人心、以心傳心,又一以貫之的心,是無法修得下去的。

以行見心

 禪法有二入四行,二入即理入和行入,四行包括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目的是把思想上吸收來的知識轉化成智慧,再變成行動。這些都相當通透之後,才有辦法處處看到禪趣、禪意,時時展現禪的境界。如果不是,所作所為都和禪沒有關連。整天打坐、持戒佈施、做善事、誦經、拜佛行儀、六度萬行,若不能進入一心狀態,對真正學禪來說是沒意義的。

口誦心行

  《六祖壇經》裡提到,有和尚一天到晚打坐,六祖問他為何打坐,和尚說想成佛。六祖說,對外心念不起,名為坐,對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坐禪本無障無礙,心裡有念即是障礙,坐再久也見不了自性。另有和尚整天誦經,六祖問經書裡都說了些什麼,和尚說不上來。六祖說,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一堆人修佛法,越修越迷,因為都想成佛,或是被裡面的儀軌、戒律鎖住了,這樣的修法是沒辦法掌握禪的。禪宗講心如牆壁、直指人心、單提直上,才可以入道,做不到這些,全都是假的。體會得了禪趣、禪境、禪味的人,才能掌握禪,進入一心的境界。

無住生心

 六祖慧能智慧過人,小時候幫母親賣柴送貨時見有人誦經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聽他就覺得是上天在呼喚他的聲音,心中便起念欲求正道。慧能第一次到黃梅拜見五祖,五祖問他是哪裡人、想求何物,慧能說他是嶺南新州人,只求成就佛道,不求別的東西。五祖說南蠻之人怎麼能夠成就佛道?慧能答說,人雖有南北之分,可是佛性本無南北之別,即便是南蠻子也一樣有佛性。五祖看他根性利,便要他退到後院去,不再跟他說什麼。之後慧能整日砍柴、燒飯、挑水、打掃,直到有一天五祖準備傳法,才有了改變。

心如明鏡

 那日五祖要眾人各作一偈,以便挑選傳人。慧能的師兄神秀率先寫了一首:「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眾人都說好,唯五祖知此偈未見自性,但實屬難得,便要眾人誦持。慧能在碓房聽有童子經過誦此偈,得知由來後也做了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使惹塵埃」眾人相當訝異這南蠻子也能作偈,五祖聽聞後趕來將它從牆上抹去,並說此偈仍未見自性。

而生其心

 隔日五祖悄悄來到後院,見慧能在舂米,便問米舂好了沒有,慧能說米是舂好了,但還欠過篩。五祖沒說什麼,只在慧能舂米的杵臼上敲了三次便離去。慧能會意,夜裡三更來到師父房裡,師父早已將衣缽準備好要傳給他,並授予心法為他講《金剛經》,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當下大悟,可要將這句話確實運用出來,卻是要到二十年之後。當夜五祖要慧能即刻離開往南方去,以免被人陷害。

南明頓法

 慧能在南逃的過程中給許多人追捕,其中有一將軍想奪其法衣,慧能說你拿得走就拿吧!但說也奇怪,那衣服怎麼拿就是拿不動,將軍驚慌之餘知道那東西不屬於他後便馬上離去。慧能後來躲到獵人隊裡,一待就是十六年。慧能小時了了,後又有五祖傳予衣缽,弘法應該沒問題,怎麼還要到獵人隊裡?其實在獵人隊這十六年當中是他對佛法真正磨練、參透的時候,之前他學了很多東西,可是必須在險惡的生活狀態裡能用得出來才算是真的得法。六祖慧能貫穿所有學習、磨練,到了可以出山弘法,便離開獵人隊。當他來到廣州法性寺時,見兩位僧人因風吹幡動而爭辯不休,一說風動,一說幡動,慧能上前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此後六祖開始弘揚佛法。六祖從開悟到弘法,這整個過程極為曲折,其實為的就是「一心」而已。

武穆之心

 岳飛講兵法存乎一心,這一心的背後可是有萬全準備。《孫子兵法》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此,上等兵法是以最少的損耗得最大的結果,也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戰如何屈人?必須用各種方法達成任務,兵還是要練、要操,而且要操到真的能戰,並且在外交、情資、地形、地物、天候氣象,以及心理等各方面有形無形的運作都要瞭若指掌,才能在風雲際遇間,做到運籌帷幄、千里決勝,貫串其中不過是一份存乎一心的智慧。

離相不亂

 做足準備是為了在緊要關頭能進入一心狀態,如禪宗所言「外離相,內不亂」,不被敵方的虛張聲勢、假消息、假動作所影響,之前所準備的戰略、戰術才能在關鍵時刻用出來。王陽明打土匪也是一樣,土匪是最難打的,山裡的狀況他比你了解得多,可王陽明居然能倒過來將土匪全部殲滅,他靠的也是一心,才能將所有東西全都掌握住,資料、人力運作審慎調度,全盤掌控。

功夫之心

 戰爭的道,縮小來看就是功夫的道。功夫,看人打很簡單,自己打卻很困難,因為牽涉到對整個狀況的掌握,以及自己的鍛鍊,也就是練兵練到什麼水平,對方的程度到什麼水平,移動過程即行軍佈陣,佈到什麼地方,在什麼地形、地物、氣候狀態要用什麼戰術、戰略等等。功夫移位只有幾步,看起來簡單,其實是很複雜,它跟整個戰爭運作是一樣的。戰爭表面看很複雜,但再複雜不過功夫裡移了幾步。功夫移那幾步也跟下圍棋一樣,只是快慢有別。圍棋靠圍堵,功夫同樣要先誘導,接著圍堵再攻進去。行軍佈陣最重要是心裡的領先優勢,心理上沒有領先優勢就沒辦法牽動對方,而是給對方牽著走。

智仁勇全

 如何牽動對方?先要讓他覺得你很強大,譬如孔子在夾谷會盟時,他用明的、暗的、假的、虛的、實的各種言語把齊宣王唬得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整個過程看似孔子以外交辭令鎖住齊宣王,讓齊宣王不能隨便殺他否則會被天下人所恥笑。可齊宣王原本就計畫殺掉魯定公和孔子他們,還怕天下人恥笑?當然不是,以他一方霸主,想殺誰就殺誰,正常不過,怎麼聽得進孔子講的那些仁義道德?這當中有個重要前提是孔子乃「十步一殺」的功夫高手。他擁有進退應對的觀察能力,智勇兼備的態度,和文武全才的英雄豪俠的人格特質。他說的那些話不過是讓齊宣王有個台階下。短短的一個會盟,孔子將智仁勇全都表現出來。孔子以少敵多為何能勝?關鍵仍在於「一心」!

可期之遇

 今天社會受資訊和資料網路訊息所宰制,連專業新聞機構也落得引用「網友」說的假資訊,可謂「大話新聞」滿天飛。以前總認為科技不夠發達,新聞都給壟斷,現在發達過度,人人手中都有手機可隨時看新聞,結果反而在電視上看到多是舊聞、或網路假聞、或無聊亂語;當人們都向外看、外求,手機中求,網路中求時,人早已成了資訊的奴隸、網路的「婉君」,人已不懂珍惜前人的心血,因為網路拷貝太容易;人亦不知緣份的價值,只因網友可以天天換;人不再重然諾和感情,大家都是方便一下和隨便試試;慢慢文化的價值和人的意義便都沒人關心,而刺激性和嗜血的事件卻不斷吸引現代人觸角。當人們不再有存乎一心的學習和體會,沒有更高的生命期許和理想,人類便會走向自我毀滅的路。唯具有岳飛這種臨死前面對冤屈壓力之人,仍能置生死於度外,讓岳家軍屯田湘北,於死後六年再敗金人的精神能存乎人心,未來世代便有可期之遇,世間才有生命光華接著綻放!

震慄古今

 電影《顫慄異次元》(Pandorum),寫肩負人類未來,在地球毀滅前乘「極樂」號(Elyslum)飛船找尋遙遠適合地球人的新星Tanis,冬眠途中逐一醒來的船員卻發覺地球已毀,船中卻已衍生許多吃人怪物。船員鮑爾為重啟飛船,冒險到滿是怪物的發動機去重啟電腦,回到控制室才發現船長早已染上深空幽閉精神分裂症,且欲置其於死。船長勒住鮑爾時問他何不學他,不再管紀律、目標、理想、人道,和道德,獲取最大的自由和成為取代上帝的新主人。鮑爾卻說人有對自己的承諾,面對危難的勇氣,和對人性認同的堅持,不管在死絕之地,或在何處,守著人對生命的道德,和體察人性才會看見未來。這樣的科幻電影,所描述的空間與岳飛給金人所逼、秦檜所謀、高宗所害的狀況不都一樣叫人沒有別路可走?但生命境界不是外人或外境給我們設定的,內裡見著良知、發韌良能、直養而不害、充沛天地間,使沛然則莫之能禦,生命光華便善照大地、歷史和宇宙。能如此,不過全然執行仁義禮智的道,一以貫之,存乎一心而已!(2015.2.14)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