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功夫鍛鍊過程中是否也能訓練出自覺的能力?又如何提昇?
維度之舞
鍾老師:功夫的每一步好像是在運動或移動,其實是在做空間轉換和維度變更。從禪宗的角度來看,功夫的動作其實就是禪的境界。功夫運轉時,能否在虛實之間,從一步一腳印、到一花一世界、進而一石一如來,就看你學習上的誠和覺夠不夠,有多少生命體會和反省,能否做到像顏回的「不二過」,不犯同樣的錯誤。當然,功夫水平不足時,何止二過、還有三過、四過,甚至百過、千過。等練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後,次數會慢慢縮小,當能從千過、百過返回至不二過時,自覺能力就出來了。
空手干城
為什麼會犯同樣的錯誤?最大的關鍵是掌握不了「空手把鋤頭」的境界。功夫學習和人生道理一樣,越想抓取什麼,它就離你越遠,越不去抓取,反而越容易得取。會來學功夫的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要求,態度多半是認真的,都很想把動作練好,卻經常掌握不到要領,看老師做的一些動作,明明不難,可為什麼依樣畫葫蘆就是沒效?拼命的練還是不成!這就牽涉到禪詩所云:「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的意境。
步行騎牛
「把鋤頭」當然得用手,怎麼可能空手?「騎水牛」人一定是坐在上面,怎麼會是步行?人從橋上過,橋固定不動怎麼可能會流?流水從沒停過怎麼又說不流?進攻當然要出拳、出拳當然得用力、用力才能打倒人......諸如此類,我們總有一堆自以為的「理所當然」,因此跟大家說空、柔、弱的動作遠勝於強的動作,沒人相信。即便有些同學好像相信或聽懂,可潛意識裡還是自己根深蒂固的想法,以致於百遍、千遍不斷地犯同樣的錯誤。因此,不是動作難練,而是想法難變,必須不斷地體會,反省,再反省,這就需要「時時勤拂拭」。
損益功滿
對初學或功夫尚淺者來說,「為學日益」絕對必要,等練到較高水平時,那就不是普通的學習,而是學道,就要「為道日損」,把多餘的東西丟掉,才可能進入化境。好比想練習搭住對方的手,可怎做都搭不住,那就要從角度、力道或速度上不斷地嚐試調整,這過程需要「增益」,需要添加東西,因為學習還沒到位。在氣、力、勁方面都要增強,氣是越練越強,可也要做簡單的重力訓練如舉啞鈴,讓移動中出手還能有勁,移步時手腳必須協調,手身一體、心氣一致、身心合一。整個學習過程,前階段是苦修鍛鍊,不停地調整動作,後階段是損之又損,把多餘的心思、貪念、嗔念、癡念拿掉,慢慢就會將死功夫變成活功夫,動作便能像蓮花一樣呈現出一種很精彩的美感。
鈍劍無鋒
功夫世界是美的世界,有別於武術的暴力世界。功夫裡的生命現象,從開始的「腳印」積累,不斷地調整、改正,到後來的出手成章進入「花」的世界,到最後「如來」呈現進入永恆的道裡面。這過程就像金庸小說中養神鵰的獨孤大俠,他早期用的武器是鈍劍,鈍劍無鋒又重,需要大力才能駕馭;四十歲之後,他不用鈍劍,改用寶劍,寶劍很輕走偏鋒,隨手一揮,劍花一出,劍就進入花的世界;等打到大江南北無敵手時,他不用寶劍了,改用竹劍,隨便抓取個竹子就能當劍,那就是返璞歸真,不靠重、不靠強、不靠鋒利、不靠花招、大巧若拙。這時武器雖弱,可對方砍不斷,因為他的速度比對方快;沒什麼招式,可對方擋不了,因為他大巧若拙,好像沒招卻無招勝有招。功夫練到這個境界,一拳就是一拳,再不需什麼多餘的動作,連帶的生命境界也提昇至另一個層次。
得而不得
功夫境界如同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剛開始前途茫茫,什麼都搞不清楚,只能拼命去追尋,一步一腳印,很辛苦。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慢慢的好像掌握到一些東西,可時而擁有、時而消失,不確定所尋是否正確,又繼續努力。第三境「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終於找回被自己屏蔽在外的最重要東西,無需再尋、再求,能打而不打,能取而不取,能得而不得。
生死之見
功夫鍛鍊前前後後從移步對陣,起手和對方交換,突破對方的防衛再打進去,整個交鋒過程時間雖短,卻能看見一個從生到死的生命形態,而長時間鍛鍊下來,每次都這樣重生、結束;再重生、結束,因此可以說功夫是見生死的學問。當功夫練到有見生死的能力時,就會明白何以空手能把鋤頭。當然,明白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沒有增益、投入的學習態度,學不到什麼,可積極投入時都會想把它練好,非贏不可,非如何不可,一堆執著把心鎖死也就不能空手把鋤頭。
入步之誠
功夫學習從一步一腳印進入一花一世界時,動作雖精彩,但此一時、彼一時,不是真的完全掌握,因為修得還不夠踏實,只能在某一時某一地曇花一現。可這花既然能在東邊開,為什麼不能在西北開?當我們有辦法突破這個障礙,有能力參透事物,才有可能掌握自己的生命。什麼是「禪」?禪就是掌握自己的生命。
如來拂無
功夫境界從腳印、一花、到一石,與人生三境的登上高台、衣帶漸寬、到驀然回首,都是一步步串接起來,過程中既要「時時勤拂拭」,也要「本來無一物」。慧能和神秀的這兩個偈子不該切開來看,慧能的境界固然高,可師兄神秀的境界也不低,兩者是二而一,一而二。在凡塵俗世中我們看到的東西有限,都是些帶不走的金錢、財物、名位。而功夫世界能讓我們直接入禪、直接入道、看見生死、明白生命、進而掌握生命,不被塵緣所困。
蓮華海會
拂拭與本無都是為了空淨,功夫與修煉都在提昇生命,唯只認真而不懂誠,又反省卻不能覺,便無法得悟了然,一如走入蓮華海會之境,不等於功夫突然一下會提升。生命圓覺,一如喜怒哀樂未發,發又能隨時皆中節,方能致中和。明白何以柔弱勝剛強,剛則易折,柔弱猶能勝己,才能天空光明,入蓮華勝境。(20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