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功夫對打時,常因看不見對手動作的虛實,不能從容應對而被困在其中。觀察虛實的能力如何培養?藉由運動增強體能是否有幫助?
還虛見實
鍾老師:觀察虛實的能力和氣足不足有關,氣練足了,觀察力會比較強,要增強 體能也比較容易。一般年輕人在十幾二十歲間,由於生理條件好,只要不斷地運動,他的爆發力、速度和反應力會有一定水準,這三樣是功夫的必備要件。過了 一個年紀,體能開始走下坡,年齡越長,體力越差,氣不足就去練力,練來練去只有耐力,它不會變成爆發力,也不會變成速度或反應力。天天跑步,反應力不會因此增強,舉重舉個上百下不是問題,卻無法在功夫上瞬間把力用出來,除非氣練足了。
足氣若虛
氣足了,看對方的動作就很容易。對方要發動進攻時身體會有一些反應,一是有意圖、有想法時眼珠子會轉,二是肢體局部會微動,三是整個人會進入一種高度備戰的狀態。當然,他若是極高明的高手,能做到拳無拳,形無形,意無意, 你就很難察覺到他的意圖,感覺不到他有任何異樣微動,也沒有什麼氣勢強壓過來,可就莫名其妙被打了,不過有這種能力的人很少。
罫礙之怖
是虛是實本來可以看清楚的,可是你氣不足,就會很緊張,反應過度,你的意識心先起動,看到對手強壯有力威猛的樣子,心就有罫礙,恐怖便來了,瞬間起一堆念頭,身體該有的反應都停擺,眼前什麼都看不見,不知道對方在做什麼, 隨便一個動作不管真的假的,你都會被帶動。如果氣足,有自信,有把握,真的假的都不重要,跟著他的進退來應對就是了,沒有預設立場,看到什麼是什麼, 能立即反應。當對方有意圖出現,在他未發之時就阻止讓他動不了,或發了也沒關係,「發而皆中節」不讓他的力發到盡。能夠「皆中節」是因為反應夠快,而不是力氣夠大。要能有好的反應,一定要有氣勁,不然就要技巧和放鬆都能與心合道,否則這次可以做到,下次可不一定。看得到,做出反應,反應有效,這都和氣足不足有關。
勝我之功
練功夫不像練氣和修道可以慢慢來,有問題也是慢慢出現,所以功夫淬煉最能 「見自己」本來面目,因為功夫提昇生命的要件在「勝我」之上,而修練最重的是反省和調整,在態度上、心態上、動作上時時檢討,發現有問題就設法調整, 一次不行就再試一次。僵固不變的動作是因為有「我執」──先出左拳,突然再出右拳,這絕招屢試不爽;先拍兩下再出拳,感覺比較安全,不這麼做就會被打, 還是繼續拍好了勝算較大。動作不調整,心態不改變,放任「我執」不去除,又如何「我勝」,聽再多道理,學再多技法,練再多體能體力都沒用,那些毛病會隨時出來作怪。
不可之為
調整動作必須先克服「自我」這一關,把「我」擺一邊,不要管面子,不要管輸贏,不要想勝過某人,不要想報復,不要想表現,不要想怎麼都沒進步,不要急著想把功夫練好。雖然不容易,但以「明知不可而為之」的態度,總有一天可以把毛病改掉,把動作調整過來,整個人就會煥然一新,功夫也會更加精進,否則只會在原地打轉,學了一堆動作,聽了一堆話,卻見不到應有的效果。人若變得比以前開朗明亮,言語、待人接物更得體,進退應對更合宜,不用看他打就知道他的功夫肯定有進步。
山水進退
對方的意圖在進和退之間,我們應對就是了,他的攻勢有多強、多猛、多狠、 多陰險,那是雙方對峙時極可能會發生沒什麼好驚訝的。功夫對打看似在應付對手發出來的各種動作招式,其實是在處理自己內心對外境的反射。若能練到心裡不起反射,只有動作反應,那麼所有真假虛實問題就不存在,見山又是山,拳只是拳,沒有重不重、恐不恐怖的問題,心中無畏無懼就能見眾生,落實到真實生活裡能看見所有大小故事,態度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順手捻來, 自然以對。
本來險絕
虛實運轉時,不管真相假相,都當它是無相,實相就會出來。會被虛實真假所困,是因為動了心,念起得太快,這拳好重好猛好恐怖,這人心好狠好陰險,念頭比身體該有的反應還要早出現,心裡的魔跑出來擋在眼前,讓你看不見實相,只見恐怖的心裡幻像,以為被別人的假動作騙了,其實是被自己的心魔給騙。不動心,心念不起,沒有罫礙,也就沒有恐怖,這時任何風吹草動都看得清清楚楚, 大珠小珠落玉盤,粒粒分明。西山窗外千年雪始終沒動,有動的是自己的心。
克己復道
功夫裡蘊藏著克己復禮為仁的生命境界,就看你到不到得了。虛也好,實也好, 都是相而已,相由心生,心中無相就不會為其所動。最關鍵是你的氣厚不厚,氣不厚時觀察和反應都會不足,把虛當實,把實當虛,亂成一團。氣足不足,厚不厚,在《易經》來講是坤道,也就是承擔、承接,是一種納和容的力量,如「坤厚載物,德合無疆」,或如《莊子.逍遙遊》裡「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 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心量若能大到如大鵬鳥可以直上九萬里,道家所講的「虛靜」 就會產生。
六神收攝
地球自轉的速度極快,公轉速度更是驚人,可我們感覺不到,因為有地心吸力和萬有引力牽引住,我們依附其上跟著轉,渾然不知就不會心生恐懼。同樣的, 如果我們身體的能量夠大,大到能像萬有引力把人吸住那樣牽制住我們的想法心念,讓它們不起,不到處亂竄,才會有真正的平靜。能量不足,整日心慌意亂, 對手稍稍一動,我們就雞飛狗跳反應過度,把虛的當實,實的當虛,很快就敗了。 當你能把自己化為鯤或鵬,有這樣的心胸、態度和能量,所有外來變化對你來說便都沒有差別,任憑對手再猛再狠再快的攻擊,都不以為意,只是前後左右上下 虛實軟硬快慢的應對。
直心觀道
功夫的觀察不是用眼看,而是用直心來感覺。雙方對峙彼此都還沒發動時,是處於一種「喜怒哀樂未發之時謂之中」的平衡狀態,對手若想發動會有跡象顯現, 在「中」要破未破之際,若能感覺到他的意圖,就會有足夠時間從容不迫做出反應,讓他發動不了,或「發而皆中節」把他的動作半途攬下來。不過,這需要長時間的鍛鍊和修鍊。鍛鍊是練氣和力,修練是練心和氣量,當心量和氣量能夠整合,身體有足夠厚實的能量,有「見山又是山」那麼高的智慧,也有「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的心量,又能「見自己,見天地, 見眾生」才能夠將功夫真正落實到生活裡,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所有難題。
沛然一體
功夫是身心靈人我天地人全部合一的總合力量,如孟子所講「其為氣也沛然莫之能禦」。功夫是集義與道,而不是一般人以為只是練一口氣。人之事為義,道是生命的總合,為最高境界,義和道都集結在功夫裡。我們練氣功和功夫,最要明白和做到的就是事有可為和不可為,要懂有所不為、有所為的境界,不是要像古時森林中的苦行和純粹修道,而是要弘揚澎湃磅礡的生命,讓生命發光發熱, 展現做人的真正氣魄。(201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