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功夫對練時,若能將氣量提昇,便能較鬆面對,若可放鬆、放空,便能看清楚,因而進攻退守皆遊刃有餘,此經驗在生活上可用否?
止於至善
鍾老師:功夫對練,氣越足、越強,動作就越容易控制。儘管每個人氣量不同,因練習時間不同,體會不同,對練時還是盡可能把氣能提高,動作比較容易做得好。同時態度要放鬆、放空,才有辦法做出比較柔的動作,將對手來拳黏住、封住或牽引,而不需要用強力頂抗,因用力越多,體能消耗越快,打得就越不好。同理,生活或工作上,要把心胸氣度提到最高最大,也就是生命價值帶到高點來面對一切。人生因為不完美,人性本含醜陋和五毒,便沒有空間化解問題和煩憂。所謂止於至善,指的是向善之法,叫人看到心光。
大度能容
大家在教室裡學習,不是打擂台,就不要管輸贏,想辦法把動作練好。鬆得了,空得了,動作才會快,才能柔,能柔就有辦法用最少的力去對應最強的力。再強的力,都有辦法用柔的方式將它牽引,或順著勢來走,如大浪衝來,踏浪而行。重要的是保持高度平衡和控制,能控制自己,就有辦法控制對方的力量,之後再變化動作,變得更強、更有威力。若前面打得猛,用很多力,能量很快耗盡,後繼無力,速度也快不了。氣度夠大,便懂得進退應對,可先迎其鋒,後洩其力,左牽右引,便可予而不予,可取而不取,便看到和而不同的生命境界。
無中生有
生活中許多事情也和功夫一樣,少林寺以武為禪,禪即是生活,意思是從生活中就可以悟到、看到。問題是,不空、不鬆就悟不了,看不到。對方強拳打來,若用力去擋,手得拉回來才能做下一個動作,那太慢了,另一拳很快又過來,而且怎麼來的都不知道。若能在剎那間將力空掉,因能量打開,眼界突然變得很開闊,不但看得清楚,還能瞬間反擊。若一直繃緊著力,動作就會越來越慢,越來越累,最後就垮了。生活上都是緊緊的執著,人不過是活死人,最多是程控人,一旦能時時放空,便見到窗外藍天處處,香格里拉就在身邊。
鬆空放有
空和鬆可以讓身體能量快速復原,不斷地放空和放鬆,能量就可以保持,身體隨時處在最好的狀態,動作自然有好的表現。可功夫難就難在絕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空和鬆,因為看到對手又強又猛就很緊張了,再「想辦法」就更緊張,怕擋不住便用力,可越用力就越慢,越不能看清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訓練,就是怎麼讓自己的心平衡,態度能夠打開,讓身體真的空得了,鬆得了。禪不就要我們從動中取靜,從滿處找虛,從實處見空,一切不過是對鏡無心,便見真章。
空間轉換
功夫是讓人進到真實的能量運轉空間裡,藉由鬆、緊、空、柔的方式,能量不斷運轉,身體產生對應狀態後,形成一種記憶。因有真實的能量、氣能在身體裡,當生活上遇到狀況便會發揮作用,讓心能夠穩住不動,可以突然空下來,看清楚狀況後,用語言也好,動作也好,以柔的方式做出適當反應。對方再強,力量被你柔化吸收後,不會再有更大的殺傷力,到後來他氣力沒了,也就停了。功夫如此,與人的相處也一樣,工作、唸書、學習都同個道理,總之,不用那麼緊張,先修好自己,慢慢體會氣功、功夫、生命哲學的道理,問題都能解決。
功夫見靜
現在的電影常會藉用佛家、道家或禪宗的概念,如《地心引力》,女主角在緊要關頭近乎歇斯底里,最後因能靜下來才將危機化解。這是有道理的,可觀眾仍當它是演戲,因為講起來簡單,實際上很難做到,尤其在緊急狀況時,連廟裡的師父都難靜下來了,何況一般人。可是我們練氣功和功夫久了的人,當練完氣做完龜息之後,還真能放空,進入不思不想的狀態,沒練氣之前,要不思不想真的很難。而在功夫裡,要把不思不想展現出來,就更不容易。因為練氣運轉時間比較長,可以逐漸進入狀況,功夫運作的時間很短,要進入不思不想的狀況很難,不但氣要足夠,心也要修得進去,有真正的體悟才行。所以少林功夫一直針對武禪不二,禪即是武,武即是禪,打破人心中的執著和分別見,建立功夫圓融,武禪合一的生死觀。
動中入禪
練氣是築基,也就是把身體的基礎能量建好,練功夫則是把基礎能量壓縮,在很短時間裡將它釋放出來,兩者為一陰一陽。氣功屬陰,層層進入,慢慢靜下來,就能明白。功夫屬陽,學習時,羅網森嚴,運轉時,空間移位,瞬間能量釋放,可以突然空下來,就能清楚看見對手的動作和意圖。這樣的訓練可以使我們在生活中,當遇到狀況、意外時,能比別人更有能力將狀況穩住、處理和解決。可這需要不斷地鍛鍊,不斷地修練,讓心量更大,氣能更強,在功夫對練時,能不斷地收放、收放,改變、轉變和應變,找到進退應對之道,讓身體進入一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柔和順應狀態,就能隨時將狀況控制住。總之,不是用強力對抗,而是將對方的力吸引、轉化,在無形無相之中破了對手的攻擊,就能將問題解決。
心如牆壁
生活上,遇到執著很深,態度很堅持的人,你若不鬆、不空,他是不會和你有任何協商或調整的。若能做到空、鬆、柔,對方再強,都不能影響到你,反而是你影響他;衝過來的力,因為你沒去頂,沒去抗,你空了,他的力就不見了,你柔了,他就不再繼續使力,你鬆了,他的戒備也跟著鬆,之後他的執著、態度也會改變,態度改變,問題就好處理。
直指人心
人生路上很多問題都懸而未決,心一緊,就什麼都決不了,不緊張,又能不斷地充實自己,便能找到應對的辦法。就像李小龍在《龍爭虎鬥》裡有一幕被重重機關困住,找不到出路,他乾脆不找了,就地靜坐。因為再找徒增消耗,是生是死等會兒再說,這就是少林寺強調的生活禪,以空、鬆、柔面對當下的狀況。
空空妙有
功夫中做不到空、鬆,就會用力去頂去抗,弄得全身既累又痛又腫,結果是一蹋糊塗。生活上不也一樣?很多狀況真的是不能硬闖過去,怎麼辦?想辦法空掉,空了就不會硬闖,先等著看。在等的過程中盡量放鬆,人就靜下來,接著便能看到有很多的可能性,不一定非要從那個門進去,能柔之後就有彈性可以繞過去,而不是硬闖,所有狀況都可以這麼解決。
法相菩提
問題是,一般人沒有一套真正的修練方法,只有一種心裡上的指標,把人家成功的經驗歸結下來,以為自己也可以做到,好比佛家最常講的「放下」,哪可能放下,心裡「知道」要放下,可怎麼放都放不下。「觀念」在許多狀況下都產生不了作用,唯有靠身體修練,練氣功和功夫才可能做到真正的放下。因為練氣和功夫所成就的是身體內在的生命力量,這力量在身體裡面內化,變成我們的動力,本來做不到的、放不下的,就放下了,空不起來的,就空了,扛不起的,就扛起了。人生所有問題不過是虛實相應,空有互換,陰陽相錯,力場相左的統一場道理,虛空了人便圓融,下實上虛得了,便不再見阻力,種種煩惱不過是般若菩提。(201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