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有許多追求,怎麼做才能功德圓滿?齊柏林棄退休金辭公職拍《看見台灣》,這樣的人生追求意義如何?

功德難成

鍾老師:「功德」原指最高的自我完成,在禪宗來講是最難修的境界,現在卻常被人誤解,以為放點錢在功德箱,或者助人、救人,和放生就是做功德。捐錢助人救人只能算福德,和功德完全兩回事。功德是自修的、內求的,不斷的調整自己,從內省去提昇自己。福德則是外給的,有錢給錢,有力出力,是有形的、明顯的作為。

看見台灣

 齊柏林空拍記錄片《看見台灣》,國內過去沒人敢這樣拍。他原任職於交通部國工局,曾以空中攝影紀錄國道的興建,因喜愛攝影,常利用公餘租用直昇機空拍台灣地景,拍著拍著就拍出感覺來,受地景觸動影響,激起記錄台灣的念頭。一般導演不會這麼做,一來沒有空拍經驗,對地景沒什麼感覺,二來考量成本、票房、安全等問題,風險太大,不敢嚐試。

義無反顧

 儘管齊柏林有十多年的空拍經驗,但要毅然離開再三年就有退休金可領的公職,轉向一個幾乎不會賺錢,更可能會虧大本的工作,他是經過一番掙扎。顯然,他不是為了要賺錢,不是要表現給人家看,而是為自己、為後代子孫,既為小我,也為大我,這樣的作為近乎圓融,接近功德,但還不完全是,因為必須借助他人之力。若是功德,須「自我完成」,所有動作都靠己力修練,不假外求。達摩曾言,梁武帝之世間種種成就不過廓然無聖,毫無功德。

不假外求

 人的一生有許多追求,許多人努力讀書,認真工作,有一番事業,賺了點錢,覺不夠,還要賺更多錢,無奈「時間到了」,赫然發現「中獎」惹病上身,驚慌之餘即便停下身邊所有事務,也難喚回失去的健康。認真努力的結果竟是如此,關鍵在於我們追求的究竟是什麼。齊柏林放棄退休金,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也許有人會說,我也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賺錢是我的理想。問題是,把賺錢當理想時,欲求程度很高,幾乎佔滿生命全部,剩餘的生命空間極少,生命意義就談不上,可達的境界也就有限。

盡性至命

 若為修己,以「由己而不由人」、「役物而不役於物」為目標,因欲求低,只佔生命一小部分,剩下的空間就可以開發、擴充並提昇,人生便有機會功德圓滿。就像顏回,只要把自己的品性、品德調到最高,其餘都不要。他說,不把品性、品德調至最高,如何教學生?怎麼去助人?所以當顏回孔孟等人將欲求降到最低,他們的生命境界就能擴到最大,看到的生命意義和一般人不一樣。

等不得事

 人的一生能貢獻的時間很短,有些追求是不能等的,本來可以做,過了就沒了,病一來,什麼雄心壯志都不見了,所以能做時就趕快去做。齊柏林一方面擔心三年後沒體力空拍,另一方面覺得記錄環境有警戒作用是不能等的,所以他做了。但如前面所說,他做的是有形的、給人家看的,只能說接近功德,而不全然是功德。

自反而縮

 什麼樣的追求不能等?內在反省不能等。人生所求,快樂而已。「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因能自省,欲求極低,致使生命處處有生氣、有喜氣,生活中每一步都充滿意義、快樂與和諧。若是欲求滿滿,想的都是鴿子蛋、豪宅,那得等多久!即便這輩子「有幸」等到,還會想再要,永遠都覺不夠,永遠都在等待,怎麼會快樂!正如《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知所進退

 人每日吃不過三餐,睡不過幾尺,有必要什麼都要,窮得只剩下錢?以前富人錦衣夜行,知所進退,今天資本主義宰割市場,富人成了狂人,一般人變了活屍,不平者變了瘋子。許多人說古代落後不值得追懷,可在不堪其憂,又能不改其樂的富足胸襟,至虛氣度,才豐富了人生,才值得追懷。

進退應對

 顏回「在陋巷」,不是講有形的外在環境,而是指無形的內在修練。顏回因不二過,不遷怒,時時反省又能落實,心中至虛卻無所不容,自我完成之境無人能出其右。生聚無常,風月連篇,光陰渺渺,天地悠悠,能追而不追,能取而不取,可予而不予,懂進退應對,便扛得起繁華雲煙,不沾丁點油漬,手捧輕塵細雨直如風光齎月,於迷霧中振起微明將滅之燭火,如單提直上,直指人心,心光便乍現,如普羅米修斯摘天火以耀人間,或像弘一法師繁華落盡入律宗門,窮盡心力見無來時路,便留下「悲欣交集」滿人間的拈花微笑,寒冬不就漸逝?功德不就自來?想要人生功德圓滿,不是追求有形之物,而生命修練刻不容緩。(2014.01.15)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