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有沒有練氣和功夫,對藝術的體會是否有別?
熙來攘往
鍾老師:儒家裡面,透過定、靜、安、慮、得涵養出來的習氣和練功夫的這些儒者,基本上都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己任。這樣的人物典型,走出去自然能撼動河岳,講起話來擲地有聲,有如空谷跫音。一般人未曾習練六經六藝,沒有涵養,不懂自省,即便有氣質,也無法入文質之列,更何況普通人,話語無聊,內容八卦、好奇、為名、為權。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庸俗而已,更不可能有藝術體會之心。
和光同塵
練功達到一個水平時,體內會產生內聖外王的力量,因為有沛然莫之能禦的內在生命,就有辦法置生死於度外,讓自己的生命像守望台,隨時綻放光芒至遠方。在鍛練過程中,生命內在有如和光同塵,轉生鳳凰般淬煉出來,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控制。自我控制不是壓抑自己,而是透過真火融煉把自我、五蘊五毒和七情六慾都燒掉,那和把人壓得扁扁自我壓抑是不一樣的。
起照生光
功夫鍛鍊會使身體內在像原子爐一樣,把狀況一點一點的吸收掉,生命因此進入高度運轉的境界,讓我們內在起照生光,剎那之間就能看到外在的狀況,或突然發生的問題,我們就能馬上去處理。因為看透了,就很容易知道怎麼做,身體裡面充滿能量,就有足夠的動力去做你想要做的事。一般人沒這能量,所以什麼都做不了,只會埋怨。
為人由己
我們看岳飛,明知必死,他還跑回去安排自己的軍隊岳家軍,埋伏在湖北等金兀朮來犯,金兀朮果然於六年後來進犯,結果給岳家軍打得從此不敢再來。如此浩然的生命境界,如果沒有練氣和功夫是不可能有的。文天祥也一樣,被抓了,寧死就是不投降,這種節氣和生命態度,有什麼東西能超越它呢?藝術品能超越它嗎?
藝術精神
大部分藝術品只是執著而已,現在是拿來賣的,更沒價值。以繪畫來說,它可以開價,但好作品頂多到十來萬就很高了,竟然被拍賣市場炒作到千萬甚至上億,沒有道理。一件藝術品的真正價值,不是在它的價格,而是在它本身的精神。然而現在的藝術品被抹殺成了商品,藝品價格越高,就越沒有藝術價值和精神,金錢的銅臭蓋掩了本來應有的藝術生命!
藝術境界
藝術境界又是另一回事,藝術境界若以練氣的四個境界來做類比,練精化氣是磨基本架構,練氣化神是畫龍開始點睛,練神還虛是點睛之後再注入靈氣,還虛入道時藝術品就活了。看藝術品是看它的境界究竟是活的呢,還是有靈的,或是點睛,或只有架構,會有這些層次上的差別。氣功功夫初學者很難看懂這些境界,沒學的人更看不懂。
不見道理
就像功夫對打,剛學的人根本看不懂別人的拳好或不好,好在哪裡,還覺得自己很厲害,拼命搥人,完全不知道是對手讓他,沒打他而已。功夫的意義到底在哪裡?功夫的意義是透過鍛鍊來檢視自己的不足,自己的問題在哪,能否見賢思齊,透過功夫淬煉自己,提昇自己的氣度,拓展胸襟氣度,面對現實而不惑,位於困境而不憂,於極難處而不懼,能橫眉冷對千夫指,卻能俯首甘為孺子牛,而不是在對練時,打人打得很痛快。
修心養性
中國的藝術家和西洋的藝術家不太一樣,西洋的畫家賣畫,中國以前的畫家是不賣畫的,他們是行有餘力附庸風雅,留著傳家用的。除非窮到極點,不得已只好拿去賣。古時候的文人畫畫,是畫來修心養性,體會裡面的境界。比如去了黃山,畫黃山,體會黃山,有些人不一定為官職,畫得好的就拿來送給皇帝,當然也有人連皇帝都不給。
文人士也
西方的藝術家就是藝術家,但中國不是,古人畫畫的也好,寫書的也好,藝術家也好,其實都是士大夫,他們都以修身為本,也都習六藝。就像蘇東坡這位大文豪,他也組織軍隊到邊疆去打仗。還有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等,幾乎所有文人都給皇帝叫去打仗過,他們的才能是全方位的,藝術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最重要的是,透過六經六藝讓生命點燃最大的火,再就是鐘鼎山林,看性向究竟在哪一方面。蘇東坡也會彈琴,可是更好的是他寫的詩和詞,由於性向不同,每個人表現出來的狀況都不一樣。
質樸歸真
身心修練的水平不高,就不可能對藝術有多高的體會。蘇東坡因為他內在的修練足夠,包括功夫六藝的淬煉,因此他的眼界和看法可以達到極大極廣,可以處理大水患,在杭州為官時,西湖淤積,居然可以組織工程隊去築了千古聞名的白堤,他寫的東西更是直穿人心。現代人根本沒辦法和古代這些人來比,因為沒有古人在修、齊、治、平上的完整淬練,也沒六經六藝的內聖功夫,就不會懂古人的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其實都是內在文質的涵養功夫。藝術之於古人是成就他們生命內在深層的豐潤和厚實,做到質樸歸真,和合天地,以六藝及藝術為其註腳,創生生命界質和靈性,達到真人、至人及神人的乾坤之境,而不是仲介買利的市儈之徒。(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