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愛的真諦為何?需具備什麼能力才能自愛、愛人,進而發揮大愛?
行腳之力
鍾老師:愛是一種能力,不是一種想法,如果沒有能力去運轉,那樣的愛只是口中胡言,或夢中理想而已,若執行不了,都談不上愛。愛,理論上可以講一大堆,可只有透過實際行動中,以最大的誠、心量和智慧來執行才能呈現。談愛的書一堆,可是談沒有用,它要落實在生活上,在人與人之間,這就需要很大的能力。當你的能量沒有大到像孔子、孟子、莊子、老子、佛陀時,就不太可能有足夠之力去愛人。真要去愛,會覺得捉襟見肘,怎麼做都不順,因為能量不足就沒辦法把所有事情都安頓好。愛是需要透過多面相,不同境界及層次的交會當下,不斷累積付出關懷又不加以壓力,照顧又不給期望,無論喜怒哀樂際,都能持平以對。萬一狀況起動逾越分際,仍能於初發時即刻化解,並安頓人心和情緒,無一不需近乎超人之能力方可達成。
行道處處
不管愛的是少數幾人或團體,消耗都很大。比如父母,你覺得理所當然應該孝順父母,可偏偏愈想孝順就愈難孝順,連沈復和陳芸對父母誠心盡孝都給認為不孝,因為父母的想法跟你不同,就很容易有衝突。或夫妻,有所謂前世欠的債,那就更難了。朋友之間、情人之間也是一樣,愛得愈多,吵得愈兇。或參加團體,想和人好好相處,結果招來一大堆奇奇怪怪的狀況,不是說人八卦,道人是非,就是接收了一堆垃圾之後,反倒回給對方一堆垃圾,最後就吵起來了。與人溝通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沒有能力把對方的垃圾轉化掉。
願聽惡言
愛的條件是良好溝通,你講什麼我都聽得懂,不管接受或不接受,我都願意聽。但有個前提是,講出去的話不能帶刺。一般人講話帶刺的多,因為帶刺很容易。真要刺應該是刺自己,而不是刺別人。要有能力把對方的刺或垃圾轉化掉,那是很難的。當情緒起動時,即便有那個智慧,還是沒有辦法去做溝通,得有很大的擔待才能夠去轉化。在擔待的過程中必須懂得幽己之默,還得讓對方聽得懂,否則衝突會沒完沒了。即便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唱婦隨,同鍾情於金石詩文詞畫,趙明誠還是會嫉妒李清照文才比他好。沈三白與陳芸娘癖好相同又心靈感通,仍因個性、想法、習氣和所好不一,互相得罪而生「豈敢」之芥蒂,導致相互戲謔辯駁,唯雙方情深意篤,心靈契合,仍能持續溝通妥協相互適應,達到情之所鍾,雖醜不嫌之心靈化合境界。
愛生六境
愛是透過溝通來傳遞的,「愛與生六層次」──物性、感性、理性、覺性、靈性、性靈,有愈多層次的溝通就達到愈多的愛。但一般人只達兩三個層次,因此面對父母、子女、夫妻或朋友,接觸愈多,磨擦就愈大。因為當你接觸他們時,人就走進現實的世界,現實世界是有菱有角的,有很多東西要處理,處理多了就覺得煩,就沒有溝通和妥協的心,也就是沒有愛的心。《浮生六記》中,沈復與芸娘因心慈、孝、為人著想、助人,反被誣陷,導致兩次給遂出家門,雖都肇因芸娘的「善」和情篤,因處理上缺了週祥和慧心引來業力,使兩人生活困頓坎坷。而沈復始終不曾錯愛,其實是芸娘有很強的自省和承接現實的能力,她會將厭煩之事以鍾無豔之醜而張無鹽之德,也就是在任何時候都會幽己一默,病篤時仍說是己之頑劣連累三白,這種多層次、多面相的溝通,見證最深處心靈的愛!
還虛入道
一般人遇到困難過不去,萬念俱灰,整個人就癱掉,氣也洩盡。可當你沒有情緒,心平氣和時,碰到再難的事情也不會萬念俱灰。人會垮掉,是因為氣散了,心垮了,就覺得沒有任何希望,沒有任何方向,也無法安頓。身體的修練過程,在道家來講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還虛入道」四個層次,也有所謂的真人、神人、至人。真人無為故無心,沒有分別心,不會情緒起動。至人無己是不會有任何的浮動,能達到最高的平衡,可以面對所有事情,不受影響,做能做的。當我們受情緒影響,心氣渙散時,我們的表現就會變成有破壞力,有傷害性。如果有能力平衡自己,就能進入神人的境界,因不求功而直接入道,和天地一樣,面對所有事情都不會有太大起伏,講的話就會有更順遂的表現。
深愛無情
再看沈復於芸娘死後,愛子喪,其友欲贈一妾,沈卻認為「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而婉拒,也「奉勸世間夫婦(男女),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因為情濃轉薄。沒有像他倆的多面相多層次的攻錯互諒,有難同當,相互扶持,互相激動,雙雙飛升,就不可能保持平衡,悠遊於坎坷困頓、安貧樂道、處之泰然、不以為憂的詩文唱酬生活趣逸的生命最高境界。
心平氣和
禪宗有許多參頭語或機鋒,有時是很好的靈光閃現,能掌握它時,就能把我們帶到更高的超越性世界。用那種境界的話來面對事情,很容易就把狀況掌握住、處理好。就像功夫對打,不管對手再強,你只要不動情緒,心平氣和,就能看見對手的缺點。因為每個同學的動作多少都有些缺點,問題是你看不看得到?有沒有能力做得出來?看不看得到就跟剛剛講的愛一樣,你有沒有能力看得到父母、子女、另一半、朋友,他們的問題是什麼?
要接得下
看得到就「接」得住,看到父母的想法是你不可能去改變的,至少要知道吧,知道了,在不能改變的狀況下,我有方法去面對它。就像功夫,硬拳有硬拳的接法,強拳有強拳的接法,明白對方用哪種拳,就有辦法去應對,不一定打得贏,但至少接得下來。不要求打贏,只要接得住、閃得開就夠了,這就是方法。可是我們常會要求自己這問題「一定要解決」,很多問題都可以存而不論,就看你有沒有大的胸襟去接受所有狀況,所有問題自然就解決了。沈陳二人,因為有不一定要解決的心胸,兩次被逐,因告莫名,仍透過兩人多元的心靈溝通,以最深的誠和最亮的志節心光,把慧質加入情梏,讓蘭心化開愛桎,堂堂溪水終出前村,恬淡自適卻又能從苦難中得到莊子所言的「至樂」。
本來無物
許多人以為把人打倒才叫解決問題,這沒有必要,只要接得下來,閃得開,就叫解決。就跟同性戀的問題一樣,同性戀有什麼問題?沒有問題,和一般人沒兩樣,差別只在他的性別傾向是同性而已。問題是有些同性戀者覺得被人歧視,因為他沒有信心,他有信心就不會認為人家歧視他,也不會在乎人家怎麼看他、講他,做自己就好了。結果現在人權高漲,大家的要求變多了,心裡不平衡,反而製造更多問題。
無才是德
以前講女性「無才便是德」好像是歧視,其實不論男女,在人群關係中,適當的「無才」(其實是無心)才是化解愛的問題的根本力量。芸娘因為有才,引來一生魔障和困頓,也因為她完全接受了他的執著和心障,她的穎慧幽明,使沈復雖兩次被逐臨難,仍然寫下「願生生世世為夫婦」,並期望來生互換性別,其心靈明覺,情高愛深,都緣自無求而只作付出的真愛!
內聖外王
功夫是身心靈境裡最高的修為法門,身體做到極強大的平衡時,那就是最高的自我完成。進攻退守,怎麼樣都能夠保持平衡,就能立於不敗之地,這時就可勝可不勝。武術是透過陰陽的方法去做最好的控制,自我控制和控制對方,在這樣的狀況下,沒有強大的身體能量是做不到的,身體的能量必須透過很多的內外修練、內氣外氣的整合才能達成。修到此刻,愛的能力於焉方成。
下實上虛
老子再三強調「下實其腹,上虛其心」,下實其腹不是要我們吃飽喝足,而是要讓下盤、丹田收攝穩住。當下元穩住了,心氣就不會浮動,心就會虛下來,空明就產生了。武則天造的字「曌」,就是空明的意思,整個天空都照亮了,達到那種境界時,有什麼事情看不懂、看不清?都看透了。所以武則天死了之後,她的碑是空白的,不寫任何字。武則天有信心,所以她不用寫。一般人沒信心,因為你的功夫達不到這種身體的自我完成。所以能看通透是有慧質蘭心的真明,能行己道是真知,聖人無名不求是為達道通心的大愛。
修身為本
身體修不成,心就沒辦法修成。煉精化氣第一步就是修身,才有辦法到下一步煉氣化神。煉氣化神之後,我們的身心整合達到最高點,這時看事情,處理問題,進退應對,都會變得很容易。在功夫裡,所有的運轉都是進退應對,面對對手時,它不是一個動作的運轉,而是整個身心靈的流場在運轉,會產生磁場,因此兩人對決是幾個能量場在做運轉,而不是兩個肢體在運轉。誰的能量場高、遠、厚,他就能控制整個狀況。身心靈能合,就有愛己修己,推己及人,仁民愛物,克己復禮的基本愛的力量產生。
愛之功夫
把功夫對峙的能量場運作拉回到愛的層次上來看,愛的能力愈厚,就愈有能力面對所有狀況,用承接、閃躲、順應、轉化的方法,或後退一步、側斜一步各種方法慢慢去轉化掉。可一般人很難這樣做,因為沒有足夠的訓練,沒有真功夫。所謂真功夫,就是練到最後時身心靈整合,當氣脈心性能場能沈潛圓遁俱足就變成丹火,隨時發出去,隨時收回來,這叫六神收攝。收放之間,放的時候可以大到很大,收的時候一下就回來。就跟佛家所講「擴則彌漫於六合,收則藏於一密」就是這個境界,可佛家只是講講但做不到,功夫是真的做到了。透過功夫達到這種程度,心量就會極大,就有辦法把自己的情緒透過能量去轉化掉。情緒能夠轉化,不就是入道了?如沈復陳芸兩人在心靈上不能六神收攝,在困頓坎坷時,便不能以深情扶持,以大愛互照,反而破壞性情緒起伏,五毒帶起,也不可能有閃爍千古的愛情故事流傳。
收攝化執
什麼叫煉神還虛?煉神還虛就是六神收攝,藏於一密,整個人心胸完全達到最大、最開,就達到最虛的狀態。因為在那樣的能量下,整個身心靈就達到最大的平衡、承接和超生,能夠收攝,心就能空掉、虛掉,「致虛之極,守靜之篤」,你的情緒就不見了,心靈就能像大鵬鳥一樣,人間世種種你就不會再計較了,愛的能力就會很大,和任何人就都能溝通。我們看現在許多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對談都對談不起來,你有你的執著,我有我的執著,你說你的對,我說我的對,結果沒有一邊是對的,都是業力。
愛亦為揚
當我們能走進身心靈整合的武俠世界裡,就有辦法和人做全面溝通。什麼叫「武」?止戈為武,我武為揚,為揚為武,穿梭陰陽,進退應對,無所不包,無所不含,而愛亦為揚,不斷提昇,相互砥礪,層層轉進,整個身心靈達到最高的超拔狀態,那不就是「別有天地非人間」的境界?什麼叫「俠」?所有人你都能面對叫「俠」,有沛然莫之能禦的胸襟,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時你就能去全面溝通,可以做到最大的「好」,卻不會製造「業力」。
為己之愛
一般人的所謂做好事、做善事,都是想讓人知道,又希望有回報,那樣執著和業力其實已經出來了。所以為什麼有許多人做了好事卻沒有好報,就是這個原因。好事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出手就出手,沒有什麼好值得高興或宣揚的,那不過是身為人應該做的事情而已,若連這個都不做就不叫人了,孟子不是講過「人與禽獸幾希矣」。很多人把善事看得太重了,善事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沒什麼好特別強調。而不是做了善事就變得很偉大,一點都不。我們是人,如果我們比人家多,就要給人一些。
為己之善
為什麼要教大家功夫?因為再不教就完全失傳了。我的氣功和功夫是小時候外公教的,他是南派道家茅山大法師,我父親也懂一些,因為曾曾祖父是清朝的武狀元,他又練古本的太極,因此我是在一種很自然的狀況下學會氣功和功夫。因為家人會練氣、會功夫,就以為滿街人都會,但長大後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雖看到有人懂法,但多半偏陰法,看到有人會功夫,卻不見有人用內勁,只有武俠電影、小說才看得到,練氣更是陰陽怪氣不少。因此就想盡可能的讓大家把這快要失傳的東西學會,才能把文化的種子開枝散葉下去,這才有更深的生命意義在裡面,而不是一直做「好事」。好事是假的,真的好事是把對人有意義的種子讓它播種繁衍。大家透過功夫的鍛鍊,把自己淬煉還原,變成一個真正的真我,讓自己的「自我」像火鳳凰一樣燒掉,淬煉重生,才能夠承接中國文化裡最精彩的東西,也就是對中國文化的愛而讓我起心動念的。
愛多害人
愛如果沒有那麼大的身心靈綜合能量,根本沒辦法去做表現或溝通。愛其實是一種能量傳遞,多方、多元、多面相、多層次互動的一個狀況。一般人能量不足,過一關就過不了,又怎麼能夠去愛,結果就變成「害」。年輕時談愛情,是完全不懂愛的,只是生命的火花在燃燒,賀爾蒙在運作,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愛。等慢慢成長了,有一些了解,可輕舟已過萬重山,人類的生命就是這樣走的。當我們看得見,就有能力重新掌握愛這個東西,就有可能讓自己變成愛的化身。
虛空仁愛
愛是什麼?愛是智、仁、勇三樣東西在身體裡面發光發熱。孔子講仁義道德,佛家講空無慈悲喜捨,道家講虛無氣化,把這些都融進去就是愛了。可是我們都把愛壓縮得太窄,愛父母,愛兒女,愛另一半,愛朋友,那太小了。沒有那麼大的能量,就很難去愛某一個人,即使父母、兒女、夫妻、朋友,你都很難去愛。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執著,你一走過去他就更執著了,你得有極大的能量才能接住他的執著,慢慢走進他的執著根源,把執著的根拔掉,執著才會不見,這得有多大的能量才行!
無心大愛
要讓對方接納你,你表現的方法就不能讓對方覺得有芥蒂,或有壓力,必須很低姿態才能走進去,還得非常巧妙不能傷到對方,因此你所有的話只能諷刺自己,而不是傷到對方,才有辦法走進他的執著根源裡,才能卸下對方的心防,面對每個人都得這樣,這是千難萬難!因此得回到基本的能量問題,就像練功夫,能量不足就走不進去。功夫是要磨的,千錘百鍊,千丟萬捨之後,真功夫才會出現。正如沈和芸娘兩人雖一見鍾情,兩人又文才雋秀慧黠唱隨,兩心相知,仍會互相諷刺所食所用,但因能低調,化辯駁為唱酬,巧手接下對方大石不至壓頂,不斷鼎乃調和,磨磨合合,真愛才會產生,也可見愛是用功夫而不是口講才能成就的。
唯覺自省
一般人沒芸娘的覺性,不會自省,不覺有錯便不會改;沒她的靈性,便不能超越己之執著和罫礙,無法轉執化礙;沒她的性靈,就看不見走到無路人到盡頭時而生的誠明起照。不能用一般人理性上講的山不轉路轉,換個跑道逃避的方式,因為換個跑道成功是在福德上,即事業成就上,而人心只能在根本的功德上下功夫才能點燃心光。韓愈講「博愛之為仁」,《論語》說「泛愛眾而親仁」,不就是以最大的心才能承接和轉化嗎?
性靈大愛
芸娘用的是如同《阿凡達》電影中主角的方法,抱持大愛,反身而誠,自反而縮,投進納美人的共同災難中,面對業障魔考而不懼,反而擁抱自己生命和憂患,恬淡怡然的接納現實。正如電影主角返還納美人的「真面目」後,在最後攻擊時,不是選擇抵抗,而是回歸聖樹這個代表自然純真大愛的大幻化合,最終走入生命的性靈之界,如火鳳凰浴火重生、火盡燈傳之境。芸娘不就如此面對煉獄不言苦,握七殘八缺不以為難,在顛沛流離中善化憂患,隨著花朵飄零,卻自適其性,恬淡安貧,而讓沈復一生的愛,千古傳說不可得的真愛,自萬山重阻中潺潺溪水般,自流自唱如跫音如天籟起照天心。(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