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氣後常覺得對許多事都不關心,如對工作升遷不關心,這樣對嗎?

多擔兩石

鍾老師:氣功練久了,人會比較平靜,功夫打久了,處理事情的能力會強很多。練功夫是學習應變之道,經由功夫淬煉,心性一點一滴的改變,承擔力變大,應變能力增強,慢慢就會覺得沒什麼事是大不了的。以前沒練功夫時,承擔力不足,總覺得好運不來楣運來,遇到的不是怪事就是一些不如意的事,感覺好累。等到練了功夫有足夠的能量,就覺得那些都微不足道,不過是多洗兩個碗盤有什麼好在意的,可人虛弱時就會抱怨「為什麼要我洗?為什麼不是你洗?」,心裡先有分別,再加上身體虛弱,問題就來了。

多丟兩石

 我們總覺得自己看得比別人清楚,對所有事情總認為是我對,別人不對。別人真的不對嗎?當然有可能,但多數時候是我們不對,因為我們看事情都從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立場、感覺、習慣來要求別人該如何。譬如我們覺得冷,就要人家多穿衣服,對方不聽,我們就很火大,而不會想別人可能真的不冷,說是關心,其實更在意別人是否聽命於我。或是叫你看醫生你不看、叫你吃藥你不吃,能量不足時,我們尤其愛「關心」他人這類事,結果僅是謾罵什麼忙都沒幫上。能量增強了,對許多事好像變得漠不關心,其實是心裡比較不在意。能量再強些,就會更懂得怎麼做,把關心變成關照,放下心來實際行動,而不是只出一張嘴巴。

慧識反背

 事情屬知性範疇,有侷限,立場不同有不同的說法,很難說對錯,即便現在大家公認對的事情,幾年後可能就給推翻了。真要說對錯,「態度」是可以說對錯的,因態度無必然關乎知性的作用,是屬智慧裡面的東西,卻和仁義禮智的修練和體會有極大的關連。工作升遷要看我們有沒有機會,有機會為什麼不升遷?不同工作代表不同學習的可能,升遷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接觸到不同的體會和經驗。如果功夫有提昇,工作上有升遷也是很正常的,不是說練了功夫,身心平衡,就不需要升遷了。人往高處看是沒有錯的,可若心裡非常期望往高處去,那就不對了,這是態度的問題。

無心為己

 工作的道理就跟功夫一樣,出拳不是用意,雖然有一種拳叫「形意拳」,是用意去打的,那是一種方法,但最高境界的拳法是「拳無意,心無意,形無形,意無意」。拳無意,對方看不出我拳頭的意向在哪裡;心無意,對方感覺不到我要做動作;形無形,對方看不出我做了什麼動作;意無意,對方不知道我要做什麼。有那麼多「無」,究竟求的是什麼?主要是進入道的門檻,以求「更高」的功夫境界,功夫如此,工作上也會希望做得更好、更高,道理是一樣的。並不是說我一定要力爭上游,拼老命爭取最高職位,可若有這個機會,我也不會拒絕。孔子告訴我們當仁不讓,若是對的為何不做?而「更高」其實意味更精純、簡潔和根本,內在的修為指孔子說的「古之學者為己」和「為人由己」的功夫,與禪門要求「發諸自內」,及孟子的「反求諸己」是同樣的境界,唯有如此才能離術得學,越藝入道。(2011.02.23)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