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現場總有感人的畫面,真情湧現,平日較少見,人的情常隨環境波動,如何能在日常中保有既真且善又穩定的情?

義無反顧

鍾老師:人在緊迫狀態下,善會即刻湧現,報紙上常見不會游泳的跳下水救人,自己卻淹死,或連續救了好幾個人,最後體力不支溺斃,這些人沒有想到自己會死,而能義無反顧去救人,如果有時間考量,他們或許不會這樣做,無論如何,當時「善」確實充滿他們的心裡,這證明人的確有真善存在。或如這次的智利礦災,被困在坑裡的一位礦工傳書給交往十多年的女友,告訴她出去後要娶她,這正是所謂的「患難中見真情」。

患難見真

 災難現場,不管是過去的911恐怖攻擊、921震災、汶川震災,或這次的智利礦災都一樣,各國媒體蜂擁而至,國與國、黨與黨、人與人之間的爭鬥畫面突然切換到救災的感人畫面,世人的真心真情一時間全繫在一塊。人總是在看到災難時才會現真情,這代價未免太高,如何在平常日子裡把真善、真情叫醒,且持續維持,恐怕才是重點。當世人見光集中在智利救災,人性光輝好像閃現,但更多的人性黑暗也將伴之,而且是災後更見真章。如同中美同在智利救人,也同時在世界各地明爭暗鬥,至死方休。人性究竟光明或黑暗,其實要看仁心能否呈現,這真千難萬難!

平常見醜

 真情在災難之中、在緊急之中散放出來,這是人本來就有的力量,只是平常比較少見。我們很難將這可貴的力量在平常日子中展現,不在緊急狀態我們的善就不見了,為什麼?因為一般人都會把善的一面收藏起來,讓惡取代善佔據這整個世界。災難中有真情出現不是那麼難,平常日子要見真情比較難。

行健除惡

 孟子講「人之初性本善」,但人常是以惡的一面示人,情緒起伏、五蘊五毒、七情六慾讓我們無形中都在「行惡」,雖是人之常情,但若要提昇生活品質、生命價值,就有必要將它轉化或除去。怎麼做?讀書可以明理,修練可以轉化心情,練氣和功夫更是要把這負面力量消弭掉,透過鍛鍊讓生命的能量提昇,就能往更高的境界邁進。

致中和

 儒門講「誠於中,慎於言」才能「衡於外」,也就是隨時保持真誠,不隨便亂說話,對外做任何事才能保有平衡;又講「喜怒哀樂未發之時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不但是氣功、功夫修練中最高的學問,也是生活裡最高的道理。碰到事情,遇到狀況,這些人,那些事,我該如何回應?明白致中和的道理,能以恰當的方法表達,合乎情,止乎禮,那就禮於人,見於智。

禮下於人

 講道理或知道道理,那是沒有用的,必須把道理用在生活上,從日常生活中展現真情和真心,才是明理的表現。佛家講「慈悲」,儒家講「仁義禮智」,所有這些道理都是透過「禮」去表達,曲己從人,禮是最好的致中和,不管是宗教信仰方式、政治運轉、生活模式、做人的道理,在做人處事應對同時應付幾件事時,能否達到中和,能否曲己從人,能否展現真心、真情,關鍵就在於禮上處理得周不周到,全不全面,觀察是否通透,是否能做到真正的應對和取捨。

禮高於理

 人往往顧得了這,就顧不了那,在進退應對中能否同時兼顧把真心、真情表達出來?做不出來,講再多、聽再多都是假的。就像功夫裡,做好「守中」,不管對方怎麼出手都不容易打進來。做人、做事也是這樣,隨時守中,不超過,就很容易去面對狀況,處理狀況。人與人之間應以禮來守中,而不是以理念守中,人的理念太強,藍的聽不進綠的,綠的聽不進藍的,若以理念守中就會天下大亂。不談理念,以禮守中,就能妥善處理所有的人情世故。

守中達人

 禮是己利利人,己達達人,講話不傷人,做事不讓人尷尬、難堪,當中就要有所取捨,有些話是不能講的,有些事是不能做的,說的做的都恰如其分才能達到真正的平衡。孔老夫子講「大道廢所以有仁義」,可是仁義需要禮和智來撐起。做不到禮,沒有足夠的智慧心量,就沒辦法表達最好的中和與平衡。禮不講情緒,不講意義形態,做得到,就能展現最大的真誠,對所有人都有最好的看法和做法,能尊重所有人。

前三後三

 功夫講守中,任何一個動作做完都要回來守中,明白致中和的道理,打起來就很容易。初學者的動作往往太偏,不是用力過猛,就是動作太多、太大,以為這招有用就只用一招,這都偏離中道。功夫裡有所謂「前三三,後三三」的「守中功」,源於《易經》的六爻──上三爻和下三爻,前出為陽,後回為陰,強調對所有事情我們都要面面俱到。

平衡真情

 有最大的能量,最多的能力,才有辦法保持真正的平衡,否則很容易看到一件事情就「真情流露」,極為感動,那多半是情緒起動,可很多人把它當真情、真心來看。若是真心真情,就不會有「我心向明月,明月照溝渠」的哀怨了,真心真情是沒有考量的。能保持高度平衡的人其實才比較可能有真心真情,可這種人比較少。

真心唯中

 功夫要守中,情也一樣要守中,往一邊看後要趕快拉回來,才能保持平衡,致其中和,冷靜面對,自然能找出最恰當、該做的事,那就是真心。以禮和智去達成仁和義的目的,以守中和的方式去面對所有情緒起伏,就不會把情緒起動當真情看,情緒不被帶動,就能看清狀況並解決它。否則,情緒被帶動,感動得不得了,還能做什麼事?!(2010.10.16)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