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人與人的相處,其能量如何運作、影響,甚或干擾牽引?對修練有何影響或阻礙?
各盡其能
鍾老師:人與人的相處,彼此的能量會相互影響,這些能量有身體的能量,有心理的能量,也有靈魂的能量。所以為什麼古人講:「無友不如己者」,就是要我們儘量結交比較好的朋友,當然,不是說朋友樣樣都要比我們好,但至少有一些地方比我們好,這樣他的能量才會帶我們往更高處走。而且你會發現,老天是公平的,你會的他不會,他會的你不會,你想的他不想,他想的你不想,你能的他不能,他能的你不能,這就是為何需要擇友,而不是大概交個朋友。
各取所需
人與人的互動,其實就是個能場互動,身力、心力、靈力的一種相互作用。在作用過程中,許多影響是潛移默化不易察覺的,往往不是對方「吃掉」你,就是你「吃掉」對方,融合的過程中,能量愈強的,影響力愈大,而不是看心地善良與否。即便你的心地有多好、多善,如果對方的能量比你大,可他卻不善也不好,你的能量就會被他吸收掉。整個過程,比較像還珠樓主的《蜀山傳》中描述的神魔互動經過,你再善也一樣給更大的魔力所吸收和毀滅。這也是為何佛家要修成自力,正如少林寺中的大力金剛掌。沒練好想渡人,不但降不了魔,連自己也像泥菩薩一樣。
其淡如水
佛法講:「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業力會干擾能場,可卻是我們唯一能帶走的東西,而我們的靈就是帶著業力的唯一工具,這其實是不太妙。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為什麼是淡如水?君子之交應該也有甜如蜜的時候。沒錯,可君子會做一定程度的收歛,保持適當的距離,也就是有點熟又不是太熟,可以相談甚深,可是不會交往過度頻繁而讓對方感到不適。交淺言深是君子的作法,可以談得很深入,可是生活上的應酬往來卻是不多,做成的業力減少,透過自省自修轉化掉的業力便多,這樣才能獨善其身,才能有更大的能量去對人有好的影響。
傾斜軸線
能場愈大,影響力愈深,我們心裡如果有一股執著形成時,當對方的能場愈大,兩人的對抗就愈大。如果我們的心是比較能接受對方時,對方的能場愈大,就愈容易把你的能量融掉。結果好不好?那就要看對方的能場是好的,還是不好的,他的心是正的,還是不正的。能場運作過程中,所有能量交錯運轉,負的能量強時,正的能量就會被吃,反之,正強的時候,就有辦法把負的調和過來。所以能量不足就容易被牽引,被影響,就沒辦法達到安身立命的一種水平,也沒辦法讓我們所學所修的產生作用而達到更高的境界。
交友修己
孔子講:「友直、友諒、友多聞」,交朋友其實跟修練是一樣的,工作場所是個道場,家庭生活也是個道場,每一種能場交換都會讓我們有很大的牽連和干擾。生活一切種種都是因緣作用,互動過程中此消彼長,能量不足就會被人影響。佛家講的因緣起動有類似蝴蝶效應的作用,當我們沒有能力去轉輪化生,沒有辦法轉化自身的業力時,業力就會不斷的在我們身邊纏繞並往外傳佈,很多類似蝴蝶效應的負面狀況或現前業報就會不斷的出現。
徒善不足
宗教常要人心存善念,心存善念雖可以讓自己好過些,但不表示可以改變一切。很多時候我們改變了什麼,改變了某人的想法,改變了某人的作為,其實和我們心存善念沒有必然的關係,而是別的因緣起動。能量不足的時候,碰到的東西全都是不足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陰對陰,陽對陽,能量界的法則就是這樣。要改變陰的能量場,必須有更強的陽的能量介入,才能由陰轉陽,也就是轉輪化生的過程。
自力正氣
儒釋道三家講的雖說是哲理,但其實都和力量、能量有關;佛家講修自力,自力就是一種金剛大力,有大力才能解決問題,金剛怒目是因有極強的能量才能斬妖除魔滅鬼怪。儒家講:「我善養吾浩然正氣」,唯有浩然正氣才能把所有問題都解決,沒有浩然正氣就沒有能力,沒有能量,沒有智慧,沒有這些所謂高度的內在的涵養和外在的表現,也就是沒有內聖外王的力量去解決問題。道家講的更清楚,人沒有氣,什麼事都做不了。
先身後心
能量在中國古人來講是極重要的東西,能量修不好,書也不可能讀得好。修能量的同時,人就進入無心的境界,心就不會亂動。心不動,做事才能做得平衡,所以儒家認為修練必須透過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靜,靜而安,安而慮,慮後得,以及苦其心志,亂其所為,空乏其身,動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的內聖外王修練來平衡穩定身心,這個過程就是在練氣調身心。心動了,做事就很難平衡,因為有目的,所以說,無為而無所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如果沒有平衡心,很多事情都會做錯。與人互動,不會因為你有「好心」就可以把關係搞好,把事情做對,只有不起心動念、持其平才可能把事情處理好,才能和人保持良好的關係。(200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