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發自如的功夫怎麼練?電影「霍元甲」中,最後霍元甲和日本人打擂台,那關鍵的一拳他收住了,這是否就是所謂的功夫高手?

津北第一

鍾老師:霍元甲早期練功夫,一心只為了求勝,即使得到了「津北第一」,那也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境界。就像為政者,若只為了爭奪所謂的高位和權力,不顧黎民疾苦的隨便亂出招,盡做些對天下無益的事,即便當上了「天下第一」,也不能算是高手,反而求勝變成敗己的最大動力和因素!

發即是收

 真正的高手要能收發自如,那是一種自控的能力,一如現代人在談愛情時,根本就沒有收發之控,不能尊敬別人和自己,不是隨時濫情,又隨時情執情痴,其實是沒有資格談情愛的。在功夫攻防中,收不住就不要發,否則就會像電影中,霍元甲在盛怒之下失控打死秦爺,結果引來「滅門」之災。情緒起動會牽動對方心裡惡的那一部分,當一方極力求勝,另一方為了求不敗或自保,就會拼老命反擊,在雙方都要爭的狀況下,表現出來的氣度就不廣、不大,所以收不了的就也不適合練天道的功夫!

清仁和時

 練功夫是為了控制自己,也為了控制即將失控的場面,避免種種對己、對人有害的狀況發生。功夫的呈現可以有好幾種方式,像孟子所說的:「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

非攻非守

 聖之清者的功夫是可以做到與人對打時完全不沾,猶如武俠小說中描述的移形換影功夫,對方怎麼打都打不到,守到如行雲流水,一波接一波,讓對方完全沒有攻的機會;聖之任者的功夫是可以扛大任的仁者,出手力道強勁,功夫紮實,讓對方不敢近身,人站在那兒,無形的力場完全罩住,不用攻,對方就敗了;聖之和者的功夫是,你拳來,我腳往,不消而打,後發先至,或如穿花蝴蝶,讓對方無法掌握,完全把對方鎖住;聖之時者的功夫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到無堅不摧,無力不化,想攻就攻,想守就守,攻守同時可以產生,也可以不攻而勝,不守而克,不進敗敵,進而不攻,守即是攻,攻即是守,非攻非守,隨時突破空間封閉,又能隨意脫離閉鎖力場,達到不戰而屈人的最高境界。

功夫生活

 若能達到「清、任、和、時」這四種功夫境界,又能交互運用,不僅功夫打起來收發自如,生命運作也會遊刃有餘。該發的時候發,該收的時候收,工作場合中該主動出擊就主動,該蓄勢待發就待發,不會浪費精力瞎忙,也不會擔心別人的暗算而惶惶不可終日,更不會想東想西心有餘而力不足,生命運作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之下,豈能不自由自在?

方死方生

 「滅門」後方知生死,無牽掛後才知心死,爭得世間名望卻失去自己,猶如傾國傾城後才知道佳人已不在!電影中,霍元甲去了西南,到了苗人的社會裡,和盲女生活了一段時日。從人間世來看,那像是一段愛情,其實是談一段生命轉化的過程。苗人是母系社會,對生活狀態、生命、工作、情感表達看法和漢人不同。漢人是什麼都要有,什麼都想抓住、控制住,苗人則是跟著天候自然法則在運轉,呼應天地的道理,也就是合乎自然的道,毫不作做。漢人作做,霍元甲到了田裡種田,還要跟人比快,卻不懂得植物生長的道理。苗人把他們的精神、體會用到生活上,他們不跟人計較,只做自己該做的。

退步向前

 苗人不像漢人要談轟轟烈烈的愛情,他們談的是男女的情份,緣來了,他們接受,份了了,他們也接受,所以盲女不管霍元甲從那裡來,霍元甲要往那裡去,她不想知道,也不會去留他,這是真正懂得愛情的人。也因此,霍元甲慢慢體會到自己原來「有」的想法是有問題的。霍元甲到了西南,就像進了仙界,如電影「蜀山傳」裡,人進到三元宮裡看到過去的種種,知曉一切的自我運作都是鏡花水月,要把原來的意識慢慢丟掉,執著逐漸化開,讓靈明覺性和本來面目呈現時,功夫才得以精進,人才懂得情欲世界不過紅樓一夢。

情執難過

 現代社會一般人所談的愛情,全都是執著,即使練了功夫,還是執著,老師講一套,學生始終做自己的那一套,反倒成了更深的執著。功夫首要是打破自己的執著,自己的拳路就是自我完成的最大執著,拳路能改變,就能改變執著,改變觀念。執著不放下,功夫是不會進步的,不能控制自己狂野的心,就不能超越。

不作自得

 功夫是不作做的,就像孟子說的清、仁、和、時四者,從不同時空、不同運轉、不同情況裡去展現功夫的風貌,那風貌是合乎道,合乎自然,合乎天地,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苗人就是這樣。漢人習慣用意志克服一切,從道家來講是打亂了自然,做成關卡和魔障,從佛家來講是做業,業障重重,怨仇加倍,害人傷己,怎麼是好事?功夫是為了控制自己,怎麼變成了業障?

仁義禮智

 練功夫若不是為了求勝,就能把力收回來,做事情如果不是要跟人家比,就可以像苗人一樣,把秧苗插到該插的地方去,也就做自己該做的事。功夫是仁義禮智的整合,仁義是能量,禮智是方向和招式。建立起足夠的能量,可攻可守,能和能化,可歌可泣,擴而充之變成浩然正氣,功夫境界就完全不同了。

波耶大海

 超越的功夫是因為有內在能量的貯備鍛鍊,有仁義這種基本的浩然正氣,有赤子之心、慈悲之心,能當下判斷,立即做出正確的反應,讓總和能量剎那間呈現出來,這需要極大的智慧、能量、心量、自我提昇能力才能做得到。

悲智雙運

 很多事情,當下不做,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了解這個因緣就不會做一些無效的動作。一掌打出去,必須讓對方有強烈震懾的感覺,否則就不要打。震懾和打到痛是不一樣的,如何在剎那間展現雷霆的力量,雷霆而不傷,要做到攝而不擊,轉而化之,引而挫之,不得已時才備而擊之,這是功夫的境界。功夫是剛柔並濟,威猛和慈悲雙現,拳出去是壓制對方而非傷害對方。敗別人容易,敗自己難,所以練功者要懂得修練,因為以力勝者不能服人,以德勝者才得人心,因此化己者清,克己者仁,合人者和,濟人者集大成,此為功夫境界之最!(2006.2.22)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