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否需要有規劃和設立目標,還是隨緣就好?

規劃隨緣

鍾老師:人生規劃、設立目標和隨緣並不衝突,人生是需要一些規劃和目標,但必需是大範圍的,有彈性的,而不是那麼死板的,那麼堅硬的,那麼一成不變的,這就需要靠隨緣來運作。隨緣的意思不是眼睛閉著瞎碰,而是給自己開闢一個更大的界限,在一個大範圍內,有許多選擇,不管選什麼,都可以讓我們很快樂,讓自己更方便的行走。

大塊人生

 人生規劃必須有彈性,劃定一個大範圍的,概括性的,對我們有利的地方去運作。譬如劃定某一範圍,也許是生物科技,也許是微生物學,也許是電腦科技或人文社會等等做為基本的人生方向,這是大範圍。至於目標,也許是得諾貝爾獎,也許是與人合作發展,或參與事業等等。

選擇多多

 人生規劃,範圍越大其實是越好走的,鎖定的範圍越小,雖可集中精力,比較容易達成目標,但若達不成,會讓人很沮喪,因為可以選擇的範圍太小了。若是廣泛的接觸,有許多可能,就會活得比較快樂。而且嘗試多了,比較容易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路。生命不是死的,生命是活的,所以可以有很多選擇。規劃一個範圍走進去,不要鎖定,隨緣運作即可。

無非不可

 不要把人生目標鎖定在非什麼不可,譬如非當個鋼琴師不可,那就累了!會彈鋼琴的人滿街都是,與人比與人鬥,鬥完本地鬥外地,鬥完外地鬥國際。喜歡彈奏音樂的人,有許多樂器可以選擇,把自己設定在非鋼琴不可,卻始終無法突破,這時就要想想看,也許換個樂器可能更適合,也會走得比較輕鬆。當你可以選擇時,是你去控制音樂,而不是音樂控制你。如果想一定要得到國際蕭邦鋼琴大賽冠軍,而拼老命去學,那就是音樂把你鎖死了。

左右隨緣

 人生規劃的道理和功夫的攻防一樣,打左邊不成,試試看打右邊,打右邊不成,試試看打前面,或打後面,或轉個圈,或掉個頭,直踢不行就側踢,側踢不行就後踢,再不行就懸踢,直打不行就反打,反打不行就前打或側打,不斷去嘗試各種打法並體會其運作,就能找出適合自己的打法。

允厥執中

 攻防有障礙,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打法,也沒有真的去嘗試,也就是沒有盡力而為,沒有盡力過,當然心神不合一,魂魄飄浮,做每個動作都不知自己在做什麼。人站在那兒,要攻不攻,要守不守,似戰非戰,似走非走,那就累了!該攻時,不要管太多,攻了再說,若怕被打到,攻不成馬上閃,不斷去增加攻防速度,速度快到一個水平時,突破自己原有的心理障礙,就不怕了!會怕是因為速度不夠,或技巧不夠,技巧和速度都是訓練出來的。所以,生命規劃和攻防是一樣的東西,如果能把攻防的道理用到生活上,每走一步都會很快樂。

知其不行

 功夫其實就是在接受自己的不行上面來建立的,但是不行有許多種:第一個是形的不行,許人會受到體位、肢體長短的不對稱原因而無法做好某種動作,因而拼命想練好不行的動作,其實是要發探己長為要;二是心的不行,許多人總以為看得出自己的心理狀態就能克己制勝,其實是要看得見對手的心理狀態才能穩而不敗;第三是靈的不行,更多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沒有靈魂的,或者靈魂給禁錮住,所以找回靈魂和釋放靈魂才能使動作自由!

見真面目

 人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善不善,要惡不惡,糊里糊塗過日子。人生需要規劃,需要目標,但不要鎖死自己,沒有人是只擁有一種才能的。規劃好自己的人生大方向,之後,在這個大方向下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去嘗試,這個不行,選那個,只要基本能力夠,就會有勇氣去嘗試。基本能力很重要,基本能力強,基楚功夫下得夠,面對險惡的環境,一點都不是問題,社會疏離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因為你不需去找人當朋友,人家會主動找你當朋友。

放下自得

 人需要的基本能力包括頭腦清楚、明心見性、靈明覺性、心神合一等等,有這些基本能力,就不會像遊魂一樣到處飄盪。心神合一後,靈魂便聚焦了,生命安頓後,身心便合一,功夫便能達到不想而做的境界。這時隨緣就變得更有意義,因為各種能力都有,做什麼都行,很快就學會一樣新的東西,知道該繼續發展,還是馬上丟掉選擇另外一個,因為你的判斷能力比人強。所有東西都從基本能力發展,基本能力發展越多,掌握的東西就越多,越容易得心應手,就越隨心所欲。(2006.1.11)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