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鑽牛角尖會令人不快,但總擺脫不了這些惱人的念頭,尤其身體狀況不佳或天候改變時,這些念頭就像病毒一樣伺機而發。如何不被念頭給打敗?

鍾老師:人在任何時候都會有一些基本的想法,這些想法無所謂好壞,但有些想法確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想法是一種執著,有些執著會幫我們,有些執著會害我們。工作上的執著會幫我們,可是在意識型態上的執著就會害我們。意識型態上的執著是某一種習慣、習氣,或傳統上某些人看似言之成理、合乎道德範、社會規範的講法。即使是修練的人也會受這些意識型態所影響,影響己身還無謂所,若是延伸出去影響他人,問題就大了。如何不讓這種執著延伸出去?最徹底的方法當然是把所有執著都丟掉,可是要一般人把所有執著都丟掉確實有點困難。

 人總是作繭自縛,時常想出一些怪念頭把自己壓得死死的,這是習慣的問題,也就是佛家所講的習氣,習氣會給人帶來許多無形的壓力和傷害。人都有貪嗔癡、愛別離、求不得的心念,這種念頭會像病毒一樣擴散出去。有人整天想東想西,這樣的習慣就像魔鬼一樣隨時驅動著你反覆做同樣的事。有些人什麼都想,有些人想幾樣東西,有些人只想一件事,結果就陣腳大亂。這與能量充沛與否有關,也和我們在調整生命能量時,在認知上沒有達到真知的情況有關。

真知難知

 真知是指對所有道理都能有通透的體會,對所有的真理都很清楚。真理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是合乎人性的。道德、法律、法制則是有特定時空的,也就是在某些時空裡是對的東西,換個時空可能變成錯的。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對生活上的許多真理慢慢就會看得比較清楚。除此之外,對道德也要有清楚的認知,那些道德該遵守,那些道德跟本無須理會。

 大部分人都是泛道德主義者,因為無法分辨什麼是真理,什麼是是非,沒有分別智,只有分別心,只管這叫好人,那叫壞人,卻不知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只會從道德規範裡去做分別的人就是所謂的無明眾生。修練的人應該不是在這個範圍裡,修練者應該有真知。有真知的人是不動情緒,不動感情的,如此才能走進更高的水平,看清所有事理,否則,就什麼都看不見。

 真知是一種開悟,有了悟,生命才會有所超越,才可能成聖、成佛。但這也只是有機會而已,要成聖、成佛、得道,光有悟還不夠,還必須有禪宗所謂「二入四行」當中「行入」的功夫才行。〕

見苦生心

 行入有四種行法,分別是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和稱法行。在第一個層次報怨行裡,雖然對成住敗空有所悟,但身體裡還是有很多五毒五蘊的問題尚待解決。也就是修練的時候,五蘊五毒、七情六慾一直跟著我們走,修練者等於是抱著這堆怨毒在修練,這也就是佛家所講「苦集滅道」、「四聖締」的基本道理。我們整天抱怨這有問題,那有問題,其實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不知道所有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就無法走過苦海。體會這個道理,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轉識成智。

 當我們在練功時,有很多氣都是相衝的,雖然我們修的是真氣,可是身體裡的陰氣、邪氣、毒氣、魔氣、怒氣、怨氣等全部衝出來,使得練來的真氣、陽氣一下就被沖散掉了,只得到一點點。因此在修練過程中,我們必須把心裡的期望、愛恨、貪嗔癡等全部丟掉,才能走出第一步。我們的能量水平才會進昇一層,多出一些能量,才有可能轉識成智,也才可能一探三摩地波耶波羅密之境。

 過了第一個層次之後,進入第二個層次──隨緣行。很多人修練到一個狀況之後,可以暫時放下許多怨毒,情緒越來越穩定,就會開始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想要得到更大的體會,更深的一些認識等等。這時很容易就著魔,著魔之後就沒有辦法掌握「道」的軌跡,練功就會有所偏差,人格也會因此而分裂,日常行為就會有很多問題發生。所以,如果不懂得隨緣,就會被緣所困。

隨緣自在

 許多人看到緣生時,就有很大的期待產生,開始想我的功夫可以變得更厲害、我可以如何如何、我有感應、我有神通等等,問題就會越來越多。隨緣真正的意思是不變,緣生緣滅,對緣的看法若能自在無為,就不會受緣所牽引,反而有辦法得到良緣。可是大部人都得到的都不是良緣,而是業緣,因為大部分人都太有為,太有心了。

 隨緣行所強調的是,面對所有事情皆能隨風而運,如此,我們的心就不會有所起伏。練功練到某個狀況時,所產生的能量會讓我們進入更多的境界,這時就會有很多因緣產生,因緣越多時我們就越要無為,越不要動。這個道理很清楚,可是很多人都是緣一動,心就動,問題就產生了。所以要過這一關就很難,因為它裡面牽涉到緣起心就動,心動就產生愛恨的心,無法放下,總是覺得失去,總是覺得沒有,一無所得。殊不知,沒有是正常的。六祖慧能一早就講,菩提本無樹,本來就沒有。

不求而行

 第三個層次是無所求而行,意思是對所有事情不要有非得到什麼不可的想法,當你不求時,生命就會打開。練功不是為了要變成什麼,要得到什麼,有這種體悟,練起功來才能和天地合一的,才能進入莊子所講齊物的狀態。可是一般人練到一個程度之後就會開始東想西想,想要有超能力,想要有特異功能,想要在生活上有異於常人的表現,想要比別人更高明。結果,只是變得更怪異而已。

 練功練到無求時,功夫境界才會高,在生活上就會產生高度覺性,無求而順手捻來,無有而入無間,無為而無所不為。佛家的道理講因緣、因果、緣份、業力,這些道理許多人皆有興趣,卻也只能進到宗教層次去,而無法體會其真義,那是有問題的。佛家所講的其實是藉教悟宗,透過這些教化而進入宗教,體會深信含生唯一真性的真理是什麼。如果不能體會真如法相,我們所學、所行全部都是虛假的。

 同樣的,練功如不能在生活上、工作上、行事上產生隨緣自在的狀況,那就有問題了。練功練了半天,發現不能求,可是明知不能求,還是在期望,我們的念就變得很執著,隨時像病毒一樣發作。人都自作聰明以為握住才擁有,事實上正好相反,握住什麼都沒有,打開才會擁有。

 走入苦海不以為苦,還能樂在其中,那是因為有很高的能力駕馭苦海,這是能量的問題。能量如果充沛,走過上面三關,心自然打開,就可以稱法而行。稱法是合乎法性的意思,法性就是陰陽、自性、佛性、乾坤、道和自然,這時就不需配合人際的規範,因為你的規範比人際規範還高、還大,這時就進入道家所說「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境地,對任何事物狀況皆能隨手而用,隨手可行,對任何狀況達到既來之則安之的泰然自若,全然接受的境界。

離苦得樂

 生命如果都是苦就沒必要過,修練就是要轉苦為樂。怎麼修?最好的方法是,不以為苦。當然,這必須有很大的生命能量才行,像大鵬鳥搏擊扶搖直上九萬里,這種生命能量是經過身心整合而產生的。也就是練功練到一個程度,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時,身體自然會投射出光芒,我們就不會再為人生的一些小枝小節而有所罫礙。

 此時體內因拙火或三昧真火出現而產生光芒,不只是像蠟燭、火炬一樣,能量往外綻放,照亮別人,更因心中無毒,裡外無毒,而能自由自在,隨緣安坐,如來如去,如此闊達的生命,才可能產生真正的浩然正氣,才能不被心中的念頭給打敗。人的許多念頭其實都是惡水上的東西,一些不穩定的頻率所產生的蠢動,只要把心中的這些執著丟掉,一切都在我們手中。(2003.01.14)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