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何面對生活中必須做的事情?
鍾老師:人生的路上我們都會有許許多多所謂必須做的事情,譬如父母希望你結婚生子,師長希望你多讀一些書,老闆要求你努力工作,以及太太的要求、先生的要求等等。姑且不論這些事那些事是真正必須做的,的確,幾乎所有人都為了這些所謂必須做的事情而忙碌不堪,甚至困擾不已。有人煞費苦心的計畫安排,有人選擇隨波逐流,還有人是隨因緣起動。究竟如何面對這些事情?其實了悟之後,就知道很多時候只要做我們可以做的就好了。
當然,做我們可以做的,其範圍可大可小,究竟如何拿捏?關鍵在於我們的心,也就是能夠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狀態。計畫性的做有時是必要的,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做能夠讓我們進入更高的生活境界,有更自由自在的空間,也才能夠得到生命最大的喜樂。多數人在傳統習慣的生活模式裡,多半沒有自己,都是為別人而活,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為了先生或太太的要求而活,為了子女的將來而活,為了社會上所說的功名、富貴、權力而活,而不是為自己活。並非這些事情都不重要,可以不去管它,而是不需要全力用在這些事情上,應該用比較多的精神及時間去處理自己生命的問題。也就是讓生命從根本中釋放開來,與多重空間層次連結互換,以提昇整體的生命意義。亦如沖脈與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之關連一樣,不能守沖,生命就不能開展。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不做考量的意思,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的道理是相同的,因為有思量就不自在,不自在就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不做考量才能看到基本問題和心理反射的問題,也就很容易擺脫所謂「必須做的事情」的壓迫。譬如生活上、工作上有許多事情儘管不是你喜歡做的,但礙於某些原因你不得不做,這時只要秉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態度做你能做的,你就會比別人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及精力,以及有更多的自由去做你認為該做的,對你的生命有意義的事情。
想想看究竟自己喜歡做什麼?如果喜歡旅行,就可以藉由旅行去體驗世界。這是擴展我們生命內部自由的一種方法。或是到一些地方,拍一些照片,這樣的生命形式就又更提昇一些。前者是純粹的遊歷,直接體會,後者除了親身體會,也透過鏡頭做更深一層的體會。再高一層,透過親身遊歷、拍照,體會道是什麼,體會生命是什麼,一層層讓自己的生命價值不斷的提昇。更高一層,從這些過程中體會更多的生命的自由,體會生命裡的愛,體會生命裡的更高境界,這些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該做的事,而不是純粹的為了功成名就,或為了每天的吃飯、煮飯而過活。
表面上看來旅行是屬於外在的活動,其實它是一種內在的活動,走在外面,看的是裡面,如果只是走馬看花,到此一遊,倒不如不走。同樣的,家庭生活也應該是一種內在的運作,但大部分人的家庭生活方式只是一種外在運作的架構,表面是兩人生活在一起,其實不過是順應社會的要求而結合,並非真的在一起,當然就不會產生內在的運作。除非兩人的生命能夠合一,兩人的愛情能夠齊一,才有可能產生真正的內在運作。
去巴黎、紐約,或到峨嵋山、黃山,表面上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外在世界。喜歡都市繁華的人就不一定喜歡空寂的山林,而喜歡空靈山境的人多不喜歡都市的浮華。外在不一樣,內在必然也會不一樣,就像嫁給不同的人,結果當然也就不同。當然也有例外的,有人去巴黎或紐約,其心靈深處仍會有深刻體會,仍能感受生命之精華,而去峨嵋山、黃山卻三過其門而不入的也大有人在,僅是到此一遊,什麼體會也沒有。並非地方好,就能有所體會,而是要看你的質和心是否與該處相融,是否與該處相應。就像嫁給一個外表長得不錯,家世又好,又有才氣,各方面條件都好的人,但結了婚之後發現兩人根本無法溝通。因為彼此的心靈深處沒有相應,你看中的只是他的外在條件,可是外在不等同於內在,你只是跟一個軀殼在一塊,結了婚,就像活死人一樣,就這樣過一生。這種「必須做的事情」真有其必要嗎?
一般人,尤其是女性,總希望有個歸宿,有個家,或有個人讓她有歸屬感。那是一種假相,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歸屬,而是希望生命能夠定下來。生命可以因為人而定下來,也可以不因為人而定下來。修身就是先把自己定下來的意思,進而便可退則獨善其身,進則齊家共修。最好的狀況是,你有定的力量,對方也有定的力量,生命的成熟度才會更高、更大,但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結婚就像去旅行一樣,應該預先瞭解可能的狀況,準備所需要的物品,想去拍照就得準備照相機、底片和做前置作業等;要深入更高的境界,就要有更多的準備。也就是要有能力去處理兩人的問題,或兩個家庭的問題,才能夠同時提昇自己的生命。但這不是很容易做到,如果成熟度不夠,智慧不足,生命能力不夠,就無法真的掌握生活裡的種種因緣,就會被迫滾進洪流,隨波而去。
孔子講「古之學者為己」,生活是為了「成就」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更不是讓自己活得很難過。大多數人的能力有限,智慧有限,鎖住一個地方就困死在那兒,出不來,還痛苦不已。就像電影「駭客任務」裡的人都是被matrix(母體)或我執所困住,所有人都按照既有的規矩、歷程做事情,這樣的人沒有自己,嚴格說來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人。要成就自己,要讓自己不難過,必須先提昇生命,先增強自己的能力,能夠操控自己的生活,而不受環境所影響,這時面對基本的生活問題,就像庖丁解牛一樣,可以迎刃而解,就會看到更大的空間,能夠在工作價值之外,看到我們的生活價值,看到生命的價值,也就是能夠一心三用,同時間處理各種不同層次的問題,體會不同層次的生命境界。
要一心三用必須有足夠的生命能量,就像佛陀圓寂前的捻花微笑,摩訶迦葉出來跟他對笑,之後佛法開始東傳,而有所謂的「一花開五葉」。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樣,應該可以一花開五葉的,可以處理很多不同的生命情境,不同的生命境界,才有更大更完美的生活空間,生命便會更豐富,才得到更深的內在精神反照,才能從「必須做的」框架中跳脫出來,做真正該做的事。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