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氣之士應以何種態度看待政治和社會潮流?

鍾老師:練氣的人必須要有孟子所說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幾個基本能力。有這幾個能力,表示身體健康,骨架和肌肉的軔性強,擁有以上就下、低頭插秧的空靈智慧,以及無垠廣闊的氣度,承擔壓力的能力就愈強。譬如能做到「勞其筋骨」,那麼我們對政治活動的看法,就不會太狂熱。如能做到「餓其體膚」,就不受五蘊五毒影響;政治上的意識形態是最大的五蘊五毒,無論政治人物怎麼說,我們的心也不會被牽動,就能看得清楚問題所在。如能做到「空乏其身」,身心相通,心中沒有成見,就能看見政治是怎麼回事,遇到政治亂象就能看清問題而不為所動,就更有辦法在亂象之中平心性,提振自己的功夫。

 練氣是求道的方法,求道最重要的是不能有自己,沒有自我,沒有分別心,才能成就自己。什麼是分別心?把自己歸類在某一邊就是一種分別心。無論歸在國民黨,或民進黨,或親黨,或新黨,都是有問題的。先歸一邊,我們的看法就不會很平衡,若不歸邊,我們就比較有能力看出那一個團體那一個派系比較好,或那一個政黨的問題在那裡。因為智慧產生就在沒有分別時。

 練氣的人為的是修身養命,達到高度的調整心志,善養吾浩然之氣,與天地相應,而不是與政黨相應,應該從基本的空性原理去看政治,而不是選擇支持那個黨派。政黨所做所為若合乎天地的道理,能發於心而應於人,讓老百姓能得到好處,這樣的政黨我們當然認同。如所做所為與天地不相容,與大勢相抗,以意識形態運作,對百姓沒有好處,即使面對這樣的政黨,我們也沒有必要動怒,或自我壓抑,或摧殘自己。像總統大選後,有人為支持者沒當選而自殺,認為前途不可為,而走上絕路,這真是太執著了!不站邊,就沒有分別心,沒有分別心,就不會執著,沒有執著,就自由了,這時看到的事情才會完整,才會清楚。現在很多人看到新政府表現不理想,有人就心痛欲絕,當然也有人拍手叫好,還有人痛心的說「在野黨不體諒政府,過去執政時的問題延續至今,現在還不斷製造新問題,是想找藉口罷免總統……」,說出這樣的話其實和為支持者落選而自殺的情況是一樣的無知。都是分別心太重,意識和情緒便主宰了我們的生命,人只是隨波逐流的芒蠅。

 政治人物大多沒什麼「定見」,有「定見」的,我們稱他是政治家,而「飄來飄去」的這些政治人物都是政客,多半是牆頭草,隨風吹而已。練氣的人如能從空性原則看政治,就會知道政治問題不過是權力的分配問題而已。對老百姓來說,不需要去管政黨之間如何的權力鬥爭,要在乎的是,任何一個政黨得到執政權後能否帶給我們安樂的生活,如果不能,不管那一黨,我們都沒有理由接受,反之,如果有政黨能帶給百姓足夠的福祉,不管什麼黨,我們也沒有理由不接受。也就是對練氣的人來說,任何政黨都可以接受,唯一的條件是,能否給我們好的、安定和自由的生活環境。古人看天下而不重朝庭,故有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與我有何焉的氣度和胸襟。

 看政黨間的爭權奪利,心裡明白就好,不要為其所動。不為其所動,就會有自由身,就有分別智,就能提昇心靈,也就不會變成有分別心的人。有分別心的人是政黨政治裡最喜歡利用的人,每當政黨一有什麼政策,這些人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的全力支持,這其實是中了政客和政黨的計。練氣的人要做的是做對國家社會有益的事,而不是因為任何意識形態去支持某個政黨。當執政黨一黨獨大時,從平衡的角度,我們可以支持反對黨。當反對黨成為執政黨,若沒有能力將國家治理好,我們大可再支持其他有能力的政黨或政治領導人。

 社會潮流關係著「勢」和「運」,與未來的狀況有極大的關連。所謂「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以當今台灣的處境來看,因政治力消長的關係,前五十年往分的道路走,後五十年就會往合的道路走。社會潮流代表著商業的勢力,當我們的政治力鎖著不讓百姓往大陸去時,一些所謂的夕陽工業一早就移往大陸去生產,當政府一面的「戒急用忍」,企業卻不斷的把錢轉了幾轉到大陸去。事實上,商人有看潮流大勢的眼光,勇於選擇,不懼壓力,有強大的意志,勇往直前。當然,最大的動力是為了賺錢,但當他們錢賺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有社會責任,會做某種程度的「和平運轉」。如果說,商人惡的一面是謀私利,那麼善的一面就是謀大利。

 台商前往大陸的潮流,隨著對岸的改革開放,愈來愈明顯,台商不斷往對岸的內部深入,整個過程其實是很自然的爭取生存空間,透過這樣的過程,連帶的牽動兩岸的互動,加強了所謂「合」的潮流。當我們看清楚這潮流時,不要去做分別,而是去做整合,讓在這條潮流帶上運作的我們能成就最和諧的狀況。以和平的態度及平衡的心去看待兩岸的政治問題,不受政黨或政治人物的意識形態影響而情緒起伏,就自然能看見清楚的未來。

 古代是英雄創造時代,現代是時代創造英雄。任何現代的政治人物都不能排除大勢、大潮流的運作,他們只會跟著潮流走動。從道、空性、虛無、平衡、和諧的角度來看,任何人當政都一樣,都必須合乎潮流。明乎此理,看政治就像看演員或花旦在台上演戲,演得好,不妨拍手叫好,演不好,不作聲也就罷了,頂多噓一聲便了,不要台上戲假,台下情真,混為一談,就迷了。應是像拿望遠鏡看戲,看見真章和真象,因為有了足夠的距離和過濾,眼光和心胸就超越了,大家也就心平氣和,和樂一如。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