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癌症

/陳儀莊 中研院生醫所到研究員

癌症是大多數人心中的夢魘,目前居我國十大死因的首位。

 癌症可以預防嗎?人體內某些遺傳物質似乎和癌症的發生有關,除此之外,美國的流行病學學者認為,引起癌症的主要原因有四項:抽菸、飲食不平衡(缺乏水果及蔬菜),長期感染,以及荷爾蒙失調。究竟什麼樣的政策才能有效地防治癌症?學者認為應自三方面著手,首先是致力有關癌症的研究,同時將癌症相關的正確知識做全面性的宣導,並協助民眾改變「容易」致癌的生活方式及環境。由於政府的資源有限,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來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將是未來全民健康的重要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在坊間廣為流傳的癌症觀念,其實是錯誤的|以訛傳訛,可能會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舉例來說,隨著科技文明高度發展,環境污染也日益嚴重,癌症的發生率是否會增高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據在美國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若不將肺癌計算在內,在過去近五十年中,癌症死亡率降低了十六%(由於九十%的肺癌都和吸菸有關,因此將其發生率另行統計)

 人造的化學物質(工業污染物、化學肥料、化學殺蟲劑等),是否是致癌的主因呢?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十分嚴謹的證據來支持這項理論,雖然許多工業污染物質在動物實驗中,都有致癌的效果,但很可能是由於在致癌實驗中,使用劑量太高所致。動物組織可能受到傷害及死亡,而細胞死亡會造成發炎,進一步活化免疫細胞,產生大量自由基,使得癌症的發生率大幅度提高,由於這些現象在低劑量下,並不會發生,因此除非做更進一步的測試,無法僅根據這些動物實驗便評估是否真正會在人體內導致癌症。人自空氣、水及食物中所攝取的污染物質的量非常有限,也許並不足以構成威脅。以化學殺蟲劑為例,有人認為降低其用量,也許可以有效地防止和飲食有關的癌症,但事實卻可能適得其反,因為若減少使用殺蟲劑而使收穫量降低,蔬果的生產成本及價錢便會提高,導致低收入民眾降低對蔬果的食用量,研究結果證實,蔬菜水果的攝取量若不足,罹患癌症的機會便大幅度提高。其實,不論是人造或自然物質都有致癌的可能,人體也備有各種保護措施,只是不保證完全有效。由於飲食中,九九點九九%都是自然物質,我們可能不必對低劑量的污染物質的致癌力太過敏感。

(摘自《自由時報》1999.08)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