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鐵加鈣飲食之間做調整

記者/羅碧

 無論缺鐵或是缺鈣都不健康,要如何從均衡飲食中,有效的補充鈣質及鐵質呢?馬偕醫院營養課臨床組組長趙強指出,食物中最佳的鐵質來源是動物肝臟,其次是牡蠣、貝類、動物腎臟、動物心臟、瘦肉、雞、魚等,其中像豬肉、牛肉等紅肉含鐵量又高於雞、魚等白肉。

 台安醫院保健組營養師趙思姿說,鐵是血色素的主要來源,若缺鐵則會出現貧血、疲勞、頭暈、呼吸急促等症狀,而肉、豆類、全穀類、綠色蔬菜、葡萄乾、海藻類等食物中也都有含有鐵質。

 營養師趙強並指出,一般而言,利用天然食物進行鐵質補充時,鐵質的攝取並不會過量而產生毒性,但是一次大量服用鐵補充劑(藥品)時,約三至十公克的量時,則可能因刺激腸胃黏膜出血、血氧過少、代謝性酸中毒、肺泡及肝臟損傷,還有腎功能衰竭的問題。若是長期高劑量使用鐵補充劑,或長期輸血,會使鐵質不正常的沈積於肝臟,形成血色素沈著症,造成肝硬化,因此民眾不可任意自行服用鐵劑,以免攝取過量。

 牛奶含有豐富的鈣質,且最易被人體吸收,每天至少喝一至二杯,可以補充鈣質,若怕胖者則可喝脫脂奶粉。其他含鈣質較多的食物有奶製品、小魚乾、豆製品及深綠色蔬菜等。 由於研究發現,鈣抑制鐵作用只有在同時間攝取才會發生,因比營養師提醒民眾,若因貧血而服用鐵劑時,不要用牛奶吞服鐵劑,或者是在吞服鐵劑前後,喝牛奶、吃鈣片等,以免影響吸收。

 台大農業化學系教授蕭寧馨提醒民眾,目前醫學上已發現,不管是天然食物或是添加食物中的鐵的利用率並不高,所以補充鐵質時,應盡量避免鈣的干擾,同時在選擇時,應注意鐵鹽形式。研究發現,嬰兒奶粉中的硫酸亞鐵(Ferrous Sulfate)是較普遍且為人體吸收利用率較高的鐵鹽,所以民眾在選擇加鐵食品時,應注意標示。

(摘自《自由時報》1998.06.13)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